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企業端剛性需求將是智能科技商機所在

智能技術在企業端(醫院、製造、金融等)的效益,目前已可在諸多應用上展現商機。(圖片來源:Pixabay)

前些日子參加國內創投業者的年會,並加入論壇交流,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創投業者,讓身處學界的我從另一個面向來看技術的革新。

的確,最近技術的變革引起了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突破性應用。我時常打個比方,目前智能技術的能量匯集,大概類似於1995年左右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往後延伸,必然會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新型態科技新創。

企業端的智能應用一直是讓人忽略的。我在會場上提到,使用智能技術在企業端(醫院、製造、金融等)的效益,目前已可在諸多應用上量化(許多真金白銀)。最近也參與某些企業端的智能計劃,看到企業用戶的「剛性」需求,著實讓人驚艷。

我在IBM華生研究中心一年的體驗也驗證了這個觀察。除了Internet公司利用智能技術改善使用者體驗、提高黏著性之外,企業用戶的效能提升,一直是被許多新創企業所忽略的。我還是相信,智能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絕對不僅是使用者端的使用者體驗。那些具有大量資料、以及資料單位價值高的特定垂直領域更是值得投入。這陣子在幾個垂直領域的觀察中,更是得到同樣的結論。

技術鑑價、評估,一直是會場業者關注的焦點。在幾次協助DD(Due Diligence)的經驗中,其實技術團隊的技術含金量是很容易評估的。大概參考核心成員的相關專案、發表的論文(相關領域的頂尖會議)、參與的競賽等,都很容易看出技術深度。反而是產品的定位、未來的目標客戶、市場規模等,在嶄新的應用領域上很難拿捏。

我在場中也輕輕提醒國內的創投業者,在投資的行政效率以及鑑價上,可能也得加把勁。近來聽到國內幾家表現相當優異的科技新創的抱怨,即使他們想留一些機會給國內的創投,但是在行政效率、價格合理性等方面,國內的創投很難跟海外的VC競爭。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來改善更佳的科技新創環境!

徐宏民(Winston Hsu)現任富智捷(MobileDrive)技術長暨副總經理以及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博士,專精於機器學習、大規模影像視訊搜尋與辨識。為訊連科技研發團隊創始成員,慧景科技(thingnario)共同創辦人,NVIDIA AI Lab計畫主持人;曾任IBM華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美國微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習慣從學術及產業界的角度檢驗技術發展的機會;十餘年產學合作及新創經驗。曾獲2018 IBM Research Pat Goldberg Memorial Best Paper Award 、2018偽裝人臉辨識冠軍、傑出資訊人才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國內外研究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