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數位分身的前世: 傳真機

早期傳真機。林一平攝

最近我到高雄市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演講,順便參觀其珍貴館藏,無意間看到中華電信的骨董傳真機TYPE LDI-3 FACSIMILE,頗有親切感。科工館的解說:「傳真機為結合光學、電子、精密機械及通訊等多項技術的事務機器。由於網際網路通訊盛行,傳真機市場逐步衰退,且單一功能傳真機已不符需求,故廠商推出結合傳真、掃描、影印及列印等多功能傳真機來因應市場變化。」今日傳真機被當成不符需求的事務機器,其實它可是1940年代的劃時代創新。

數位分身是今日的熱門話題,而傳真機應該是最早期的遠距數位分身產生器。傳真機的前世可歸功於倫傑(Richard Ranger)發明的無線傳真(wireless photoradiogram或transoceanic radio facsimile)。這部無線傳真機由紐約傳送第一張照片到倫敦,照片是時任美國總統柯立芝(John Coolidge)的玉照。

倫傑於1930年成立Rangertone公司,位於紐澤西州的紐瓦克(Newark),這家公司在三號公路附近,我曾拜訪過。倫傑一生多采多姿,有許多發明,還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直到今日,無線傳真仍然用於傳送氣象圖及資訊。1924年,AT&T的艾維斯(Herbert Ives)完成第一張彩色傳真。艾維斯是個特異獨行俠,多次公開表示反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1925年貝爾實驗室採用真空管技術和光電管技術研製出了實用型的傳真機。1947年慕維廉(Alexander Muirhead)發明現代的傳真機;1960年代,美國陸軍首次以衛星傳送照片到波多黎各(Puerto Rico)。早期的傳真機採用阿摩尼亞水來作顯影液,到後期才出現用特別熱感紙的傳真機。

中華電信總公司陳列一部早期的傳真機,這部日本Toho Denki製造的傳真機於1968年出品,將客戶手寫之電報稿,原樣地發送或接收。1970年代中期,因傳真機成本大幅下降,遂普遍被採用,尤其是數位傳真機在日本率先流行,很快取代電傳打字機(teletypewriter)。其主因是,在那個年代,以打字機敲打日文很不方便,遠不如傳真機的掃描快速。傳真電報稿不必先譯成電碼再傳送,而可直接送真跡到對方客戶端。

1980年後,傳真機已遍佈全世界。1985年,麥格努斯基 (Hank Magnuski)製作第一張電腦傳真擴充卡GammaFax,完成第一部電腦傳真機。現在的傳真機大多數都依此原理,採用噴墨或雷射列印。今日傳真的服務已漸漸被網路上的服務取代,不過傳真仍有優點,例如它不像網路產品那樣容易被入侵或中毒。因此一些機密文件,仍然依賴傳真機的傳送。

林一平手繪之柯立芝(John Coolidge)。林一平
早期電傳打字機。林一平攝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