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對於技術革新,該是焦慮還是擁抱?

受益於產業以及政策的配合,使得台灣可以快速擁抱70年代資通技術革命所帶來的龐大商機。而這一波的智能革命所帶來的,是新的焦慮還是商機?(圖片來源:Pixabay)

回顧人類科技的發展歷史,每次的技術變革,都引起巨變、焦慮。但是1971年代開始的資通技術革命,其實台灣的產業界是很大的受益者。為什麼?因為產業以及政策的配合,讓我們可以快速的「擁抱」資通技術革命之後所帶來的龐大商機。

而這一波的智能革命,是否也會帶來台灣同樣的商機?還是更多焦慮智能技術如何融入各行各業當中?除了在企業內部設置高價研發團隊之外,其實企業內部高階管理團隊「觀念的革新」,開放心態擁抱新技術才是最重要的。

某位資訊產業集團的執行長提到因為公司的客戶多,光是NDA(保密契約)的簽核就得超過1個月的時間,對整個流程、服務品質,影響很大。當然還有對客戶信用額度的評估,關乎到營業額以及授信風險。他希望在內部開發,詢問我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對於非公司核心業務,就該善用外部工具。

在法律文件的判讀、貸款的稽核等,在這幾年的技術突破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例如,根據相關技術公司發表的資料,在中國某家大型銀行的實測中,不良信貸預測智能技術準確率約為60%,人工判讀約為20%。同樣地,國內某家金控集團已經使用海外所開發的風險評估工具,也有相當的成效。

使用外部技術當然還有其他延伸的問題需要解決:法律文件經由電腦判讀的訓練資料來自於海外標的,套用在國內的案例上,不確定可靠度為何?需要調整模型。這屬於機器學習上跨領域(Cross-Domain)的問題,有其他技術策略可以解決,留到下次討論。

擁抱技術革命,不盡然得在內部成立高價的AI技術團隊,尤其是非IT產品開發的企業。善用開源軟體、第三方軟體、API、以及外部專家等,才更能彰顯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為了彌補這些技術的缺口,也會需要許多第三方技術的提供者。想像有多少企業(或是個人)需要這些智能技術來提升效率、生產力以及安全。這些剛需都是創業(或是新產品)的機會所在。

1971年開始的資訊通訊革命因著台灣擁抱新技術而讓產業升級,我們現在也可以更快地放下焦慮,積極擁抱智能技術對台灣產業將帶來的經濟效益提升及背後龐大商機!

徐宏民(Winston Hsu)現任富智捷(MobileDrive)技術長暨副總經理以及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博士,專精於機器學習、大規模影像視訊搜尋與辨識。為訊連科技研發團隊創始成員,慧景科技(thingnario)共同創辦人,NVIDIA AI Lab計畫主持人;曾任IBM華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美國微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習慣從學術及產業界的角度檢驗技術發展的機會;十餘年產學合作及新創經驗。曾獲2018 IBM Research Pat Goldberg Memorial Best Paper Award 、2018偽裝人臉辨識冠軍、傑出資訊人才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國內外研究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