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發揮整合彈性優勢 掌握市場需求 智慧應用 影音
東捷資訊
litepoint

台灣應發揮整合彈性優勢 掌握市場需求

物聯網所涉及的技術包括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絕非大陸業者目前能夠完全掌握的層面。
物聯網所涉及的技術包括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絕非大陸業者目前能夠完全掌握的層面。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已屆滿週年,自2011年初生效至今,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統計,早收產品受惠於關稅降低,2011年前4個月對大陸出口68億美元,成長率達19.1%,與台灣同期對大陸出口的金額404.9億美元,成長率13.3%相比,ECFA顯然已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

但ECFA效益主要是以列入早收清單的產業為主,如機械、紡織、運輸工具及農產品等4項主要早收產品,2011年前4個月對大陸出口,均有兩位數的成長率。反觀科技產業,由於兩岸均是WTO資訊科技協定(ITA)的參與國,對於大部分資訊科技產品本來就已是零關稅,故簽署ECFA對資訊科技產業似乎較無直接影響。

由於在這個世界上,物品數量遠超過人,因此物聯網的成長量可能會更驚人。

由於在這個世界上,物品數量遠超過人,因此物聯網的成長量可能會更驚人。

因此,高科技及重要經濟或新興產業,在價格或成本的下降空間相當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要進入大陸內需市場,顯然需要更深一層的思維,了解大陸的市場需求。

成熟標準型產品 台灣競爭力有限

事實上,兩岸科技產業近幾年來透過民間團體建構平台,進行論壇或技術交流的動作頻頻,經濟部也自2008年12月推動「搭橋專案」,至2010年底屆滿2年,兩岸共辦理中草藥、太陽光電、車載資通訊、通訊、LED照明、資訊服務、風力發電、流通服務、批發零售、車輛、精密機械、食品、生技與醫材、紡織與纖維、數位內容、電子商務、電子業清潔生產等17項產業、26場次兩岸產業合作交流會議,共11,900人次與會,促成850家兩岸企業洽商,簽訂230餘項合作意向書。

但正文科技執行董事暨發言人楊正任指出,接觸是一回事,生意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在大陸經營網通設備市場,更不容易。如即使是同一個營運商,在不同省份的作法都不一樣,如上海及北京的中國移動,其實各自都有自主權,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業者必須一一突破。

此外,儘管大陸積極推動擴大內需,但對於自已品牌的保護相當積極,而台灣品牌原則上還是會被當成外企,加上台灣科技產業過去是以歐美市場為主,由於客戶普遍對產品品質的要求相當高,因此不管是製程及用料的成本相對也高,但大陸大型企業的採購標案,都是在比價格,台灣業者要跟大陸品牌競爭,其實是相當吃虧的。

楊正任建議,兩岸科技業者間的交流,不需要追求速成的結果(如訂單),而是要設法營造一個有利業者經營的環境,如多舉辦更具前瞻性的技術論壇,讓台灣業者更了解大陸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法規及藍圖,同時也讓大陸業者了解台灣有什麼能力,兩岸之間要如何互補,了解兩岸產業間的合作瓶頸在哪裡、如何去突破,才有意義。

如大陸目前如火如荼展開的「十二五」計畫,楊正任認為對台商而言,有機會,也是危機。因為大陸以前的五年計畫目標,都是要引進外企,所以對台商有利,但「十二五」標榜的「擴大內需,富國強民」,卻可能是強化大陸本地企業,加上工資大幅上揚,及綠色環保理念抬頭,都會增加台商的營運成本。

更重要的是,歐美市場及客戶的遊戲規則,與大陸其實相差很多,很多歐美品牌如思科沒有下游製造商,所以訂單一定會交給台灣,但大陸許多大廠如華為,就有自己的下游工廠,加上大陸的製造能力突飛猛進,如果台灣業者只是單純想靠銷售產品,早晚會被大陸業者所取代。

台灣科技業者優勢:整合性、多標準、客製化

由於成熟標準型的產品,台灣業者很難跟大陸業者競爭,楊正任認為,台灣業者應該要找能創造高價值鏈的業者合作,尤其是需要整合性、多標準及客製化的領域,對台灣業者將會相當有利。

如目前正方興未艾的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由於要讓「物物能在網際網路上相連」,因此除了需要有非常穩定的核心和基礎網路外,用戶端在物品與物品之間,還需要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所涉及的技術包括無線射頻識別(RFID)、二維條碼(QR Code)、無線感測網路(WSN)、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設備,而且隨著實施的過程,對物品還要能做到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絕非大陸業者目前能夠完全掌握的層面。

在這個世界上,由於物品數量遠超過人,因此物聯網的成長量可能會更驚人。正文科技董事長陳鴻文指出,物聯網的市場,大概是人口的數十倍到一百倍,而如果按人口來算的話,大陸無疑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

而且物聯網的應用領域相當廣,包括車輛感應監控、物流貨車出入,甚至自動洗衣設備,可以自動偵測放進洗衣機的衣服,而設定應該清洗的時間和水位,舉凡交通、環境、工業、公共、家居、監測、護理、園藝、食品安全、情報偵測等多個領域,都可能用得到物聯網技術,無疑符合前述整合性、多標準、客製化的特性。

促成業界互補交流 攜手共創未來

據On World研究報告指出,全球2012年感測網路市場普及率約2.5%,將有6,950萬個感測器,2012年全球物聯網傳輸數量將達1.5到2億個間。研究機構Forrsester Research更預估,物聯網可望成為下一個10兆美元的通訊業務,應用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電力等生活應用,帶動龐大市場商機。

但由於物聯網的介面和資料標準未被統一,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並非長於代工製造的台灣業者,所能完全主導,需要與其他業者合作,如正文科技就與IBM合作物聯網研究中心,2011年也會和IBM合作在台灣開展物聯網相關活動。

因此,不管是台灣業者、公協會組織或政府單位,未來在舉辦論壇或進行技術交流時,應該要設法促成業者間的互補交流,如同中華物聯網聯盟許瑞麟秘書長指出,目前兩岸的合作,因雙方有不同的策略考量及需求點不同、比如各省市的需求不同、兩岸廠商的需求和策略考量也不同,很難有通用的模式來適應各個情況,聯盟平台只能以客製化為服務模式,但必須先了解企業的確實需求與期盼進行的合作方式,聯盟才能協助在兩岸中找到最適合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