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22全球與北美機器人銷量雙創歷史新高
先進自動化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ing Automation;A3)發表的產業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第1季全球機器人銷售年增28%;其中北美公司在第1季的機器人採購由2021年同期的9,098台增至11,595台,銷售金額則由4.66億美元增至6.46億美元。 在北美地區共售出的11,595台中,有6,122台賣給非汽車業客戶,其餘則售予汽車業者
鎖定半導體物流自動化缺口 友達角逐AMR新戰場
自動化商機需求爆發,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成為智慧工廠中的當紅炸子雞,近年吸引台廠競相角逐。包括深耕面板製造多年的友達也看好AMR發展潛力,跨足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更將AMR視為主力產品之一。友達直言,AMR市場正值起飛期,人機協作不僅能減輕人力負擔,同時也將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動能。 友達旗下子公司友達數位科技上週才在COMPUTEX 2022上首次展出Clas
優化供應鏈管理 數據類AI快速成長
全球供應鏈歷經天災到人禍而改寫新秩序,提供韌性、降低風險成為供應鏈布局的基礎,也因此近年透過AI解決像是原物料需求預測、製造排程、品質預測等的「數據類AI」成為需求快速成長的應用領域。但專家指出,通常偏向數據類AI應用的成敗往往會反映在前期資料的準備上,特別是此類應用更與產業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息息相關,也因此對製造業者來說,資料的獲取與準備過程需要克服更多挑戰。
新能源車為汽車自動化生產帶來哪些轉變?
2022年光是2月,全球電動車市場銷售量逾54萬台,年成長率為91.7%,電動自行車的市場也日趨火熱,尤其在德國市場,年成長相較2021年多達近36%。火爆的成長態勢,證明隨著世代變遷,人們的生活型態的追求也大不同,更加注重健康、環保、運動與生活品質等議題,進而使全球新能源產業逐漸轉型愈來愈受關注與重視,這其中也為產業的相關製造技術帶來新的變化。 理論上,無論電動汽機車或自行
工廠自動化變化多 機械安全走向All-in-One
智慧製造浪潮來襲,工廠自動化需求提高,不僅對相關自動化產品和方案的需求成長,對機械安全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如何通過機器和設備自動化,確保人、機器和環境的安全,不只製造商本身相當關注,包括供應鏈也受到嚴謹規範。 台灣皮爾磁資深服務暨產品技術經理王紹維舉例,像是因應近年新能源車加速發展,產業積極擴產,目前觀察到包括Tesla在內的各家車廠,不只以身作則要求廠內所有使用的製程設備都要
搭工業元宇宙熱潮 所羅門推穿戴式AI探索人工賦能
元宇宙題材火熱,而工業元宇宙因相較消費市場更具有剛性需求,也被看好是可率先普及的市場。AI視覺大廠所羅門也看好工業元宇宙的潛力推出「AI智能擴增實境視覺系統 」,可快速輔助人員進行像是辨識、計數、流程導引等作業,透過人工賦能,滿足現有產線無法導入全自動化的需求,而透過獨家AI演算法,據悉最快僅要15分鐘,即能完成上線部署。 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觀察,近年因應缺工導致市場對於自動
自動化非缺工造成 製造門檻拉高才是主因
業界普遍看好,生產和組裝的自動化在未來幾年內會迎來爆發性成長,而過去製造業客戶多將焦點放在機器手臂與工具機等的生產設備上,然隨著全球製造體系邁向新技術、新應用,再從單機思維出發,已經過時,重點該是「如何用」,應用才是關鍵,才能有效解決客戶的痛點。現今許多先進製造國的自動化大廠,都已朝此方向發展。 德國最大工具機精密夾具和自動夾持系統設備製造廠雄克(Schunk),總部鄰近德國
最大化生產效率 機器人的關鍵「第七軸」是什麼?
當前製造業積極導入機器手臂,以透過自動化替代人力作業,但隨著近來市場環境變化迅速,至今製造業仍積極尋求自動化生產的最大效率。其中傳統機器手臂因其多為固定式因而在使用上還是受到某種程度的侷限,因此當製造業者有了更高效的生產需求,能否突破其使用限制,極大化機器手臂的使用性,也成製造業者的關鍵競爭力。 不確定的時代下,製造業比以往更加重視彈性,因為只有提高彈性應變能力,才能隨著市場
UR協作機器人新增VR遠距遙控功能
美商泰瑞達(Teradyne)旗下丹麥工業協作機器人(Cobot)製造商Universal Robots的UR+生態系,新增英商Extend Robotics的協作機器人虛擬實境(VR)遙控操作(Teleoperate)解決方案「先進機械輔助系統(Advanced Mechanical Assistance System;AMAS)」。
強化離線編程功能 Robotmaster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
疫情擴大自動化需求,被視為自動化核心設備的機器人市場跟著水漲船高,另一方面因應半導體、新能源車、綠能以及醫療產業等高階製程市場,對於自動化生產的導入更是有迫切需求。業界分析,因應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增溫,可預測機器人未來發展,將走向開發靈活性高以及可彈性配置等。 而機器人程式開發在機器人採用總成本上,通常佔比很高,隨著市場導入機器人比例升高,任務的複雜度不斷增加,業者對產品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