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跨業態5G示範產線出爐
機械業是台灣第三大兆元產業,產業推動智慧機械發展不遺餘力,在近年機械業者邁向數位轉型有成後,產業下一階段目標發展明確,預期接下來將大力從整機廠逐步串連至終端業者,逐步完善智慧機械生態系。 由台大發起,號召5所大學與15家業者共組5G產業大聯盟,希望將台灣兩大優勢產業機械業與資通訊產業擴大合作,藉由5G與資通訊技術強化機械業在售後服務的部分,聯盟也表示,未來初步會先透過漢翔、程
最有價值太空新創Relativity Space受SPAC青睞
生產3D列印與可重複使用火箭的Relativity Space是目前最有價值的私人太空新創公司,也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最希望合作的對象之一,不過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Tim Ellis並不感興趣,反而偏好透過私募融資,迄今已獲得13億美元、估值於2021年6月達42億美元。 根據Bloomberg報導,Relativity Space有能力在各輪私募計畫獲得高品質投資者
Rocket Lab購併SolAero 打造太空事業一條龍新商模
發射與太空系統業者Rocket Lab規劃太空解決方案垂直整合,日前宣布收購太空太陽能產品與精準航太結構供應商SolAero Holdings,Rocket Lab的人造衛星製造業務取得組織內的關鍵供應商,SolAero Holdings獲得產能支援可規模化放量以充分供應客戶需求。 根據TechCrunch報導,Rocket Lab收購SolAero Holdings的金額為
「突破毛利天花板」 機械業拉ICT組5G產業大聯盟
台灣機械業持續成長,目標2025年突破新台幣兩兆元目標,但關鍵在於如何突破毛利天花板,業界指出,機械業未來必須翻轉傳統單機銷售模式,其中售後服務更是凸顯競爭力的關鍵。為此台大號召5所大學及15家業者共組「5G智慧製造產業旗艦團隊與產業聚落聯盟」,目標將台灣的兩大優勢:資通訊產業與機械業,透過平台的連結,強化機械業在數位產品與服務的開發。 前虎尾科大校長、聯盟計畫主持人台大機械
高鋼價時代 手工具、扣件業等下游業者如何延續外銷佳績?
歐盟碳稅、台灣碳費將陸續上路,鋼鐵業被列為第一波課徵對象將首當其衝,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因此表示,未來鋼鐵成本每噸至少要多30至60美元。而面對高鋼價時代來臨,未來恐不只是個別產業或企業的競爭,而將是供應鏈競爭,因此不只是上游鋼鐵業,中鋼也呼籲中下游業者也需積極朝高值化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透過建立更緊密的上下游夥伴關係,才能擺脫碳有價所帶來的壓力與束縛。 歐盟碳關稅初步看來對
自主型AI在航太工業的應用潛力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是AI及太空應用的新領域。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推動下,AI不僅能強化自主演算法,也可以加速建立演算法,並讓更多企業和工程師使用。 根據Electronic Design報導,汽車的主要功能是運輸,太空船則需要執行多功能任務,運輸只是用來推動其他功能,如提供衛星影像或進行科學觀察。這些功能的風險有大有小,因此在部署及應用AI時,風險較小的功能會是首選。
碳中和大勢所趨 台廠積極卡位儲能市場
隨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幅提升,儲能系統成為能源轉型中發展綠電的重要產品,當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提高,對電網造成的影響亦愈趨明顯,各大廠為了兼顧綠能發展與電網的可靠度,近年不少傳產積極佈建儲能案場,台達電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喊出,在儲能市場上,「2022年就是倍數成長」。台達電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更指出,未來5年將會有1GW的建置需求。 台達電攜航太產
「虛擬電廠」在民間 電力共享藏百億商機
台電於2021年7月啟動電力交易平台,紛紛吸引大同、台達電、漢翔等大廠參與。事實上,不只檯面上的大企業探得先機、搶先布局,台電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也透露,一開始電力交易平台是規劃2025年應有輔助服務容量1GW的需求,但後期平台上線卻讓各家業者躍躍欲試。光是目前市場中潛在業者已在規畫參與的容量換算下來已高達2GW,從市場超乎預期的反應來看,電力交易平台似乎引爆了能源轉型時代下的新商機。
電動車需求強勁機械業吃香 友嘉朱志洋:半導體、醫療值得期待
面對電動車浪潮對全球工具機供應鏈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日前受邀出席「TIMTOS x TMTS 2022」全球記者會時透露,歐洲電動車品牌廠需求現在非常強勁,也看好半導體、綠能、醫療三大產業的終端需求值得期待。 朱志洋指出,2020年全球產業皆受疫情影響,工具機產業也不例外,從各項數據來看,2021年產業景氣明顯回升,台灣表現不錯,但要回到2018年的高峰還是需
發展東南亞無人機重鎮 馬來西亞怎麼做?
自2016年以來,馬來西亞已成功孵化了數家知名的無人機新創公司。儘管如此,受到創新沙盒政策的影響,馬國在無人機的研發方面仍處於早期階段。 根據DRONEII的2021年無人機營運商排名報告(2021年Drone Operator Ranking Report),馬國DT3公司(即無人機技術、資料技術、數位轉型)Aerodyne集團,在40家全球遙感技術企業中排名居冠。另一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