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就是高壓、高薪、高工時?默克「未來工作模式」給解方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科技業就是高壓、高薪、高工時?默克「未來工作模式」給解方

  • 周建勳台北

默克將員工看作家人,從人生/職涯發展、身心健康到下班後生活等,都有對應的照顧政策。默克
默克將員工看作家人,從人生/職涯發展、身心健康到下班後生活等,都有對應的照顧政策。默克

台灣工時過長,高居全球第四,超過六成上班族每月加班,月加班均時為15.7小時,這也讓「工時過長」與「長期過勞」成台灣職場標籤。然而台灣默克卻顛覆了這個現象,不僅把永續價值融入在工作環境中,連員工職涯發展、心理健康、下班後的生活,也都有對應的照顧政策。默克的工作模式,彷彿是從未來穿越來的,其文明與友善程度,超乎想像。

「家人的成長,才代表這整個家的成長」台灣默克桃園廠廠長同時也是永續專案負責人陳憲廷,以家比喻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指出人是最關鍵的要素,房子蓋得再漂亮,若沒人住也只是空殼。因此默克的文化,就是要創造有價值的工作方式,讓高影響力思維(High Impact Culture)與樂於學習的成長力(Growth Mindset)在公司蔓延開來,因而提供「心理安全、工作友善」的環境是最必要的,不必為工作與生活問題「操煩」。

默克提供豐富資源及支援照顧員工,也邀請職能治療師來為產線同仁進行足壓檢查,保養顧惜同仁的健康。默克

默克提供豐富資源及支援照顧員工,也邀請職能治療師來為產線同仁進行足壓檢查,保養顧惜同仁的健康。默克

台灣默克桃園廠廠長暨永續專案負責人陳憲廷(左)和安全衛生管理部經理吳怡和(右),藉自身經驗展現默克文化,更善用好奇心,解決工作問題、創造生活價值。默克

台灣默克桃園廠廠長暨永續專案負責人陳憲廷(左)和安全衛生管理部經理吳怡和(右),藉自身經驗展現默克文化,更善用好奇心,解決工作問題、創造生活價值。默克

不僅下班生活,連人生問題也一併著想

陳憲廷指出,曾有一位員工的先生遇上交通意外,因而平日接送孩子上下課的任務只能由她接手,無奈之下,在默克服務超過十年、工作表現位於前段班的她只能決定辭職。然而,默克卻認為「不能讓員工因為人生變故,就離開公司」,考量需要收入維持家計、也要接送小孩通勤、也需延續職涯年資,因而對該員工予以慰留,並提供部分工時的彈性,讓她只需要上半天班,下午就專心去接送小孩。

實際上,像這樣善待員工的案例在默克多不勝數,如積極鼓勵員工為職涯拓展新領域,培養另一個帶得走的能力,增加自我的市場競爭力,「同仁可以從專案或廠商合作中學習,或在默克工作過程中取得想要的能力」陳憲廷說,無論是在環境安全、休假制度、員工福利、學習進修上,默克提供給員工的資源和支援均勝於業界的標準。

助職涯生涯發展,員工的事就是公司的事

台灣默克安全衛生管理部代表吳怡和經理對此表達高度認同,也說明自己與部門員工就是受惠者。他舉例,自己部門裡的團隊成員,正是因著職涯多元發展的政策,一路在製造部、工程部、安全衛生管理部歷練,找到了職涯歸屬感。有趣的是,當有人來面試時,卻質疑部門間的頻繁轉換,是否表示著「不是好工作」的訊號,吳怡和向他解釋說,默克鼓勵探索、發揮好奇心,才會讓員工轉調,累積多方面的經驗。後來該名面試者入職後才發現,原來在公司裡面開展個人職涯,公司還會定期安排外部職涯顧問提供諮詢。

無獨有偶,那些在過去職場上留下的刻板印象還不只這一樁,也曾有同仁懷孕或確診了,卻害怕無法工作,需要短暫離開崗位而感到抱歉,然而,在默克不用擔心這樣的事情,因為在默克的文化中,員工上班與下班的生活,公司都有責任提供更好的支持。

好奇心,看見環境安全中 看不見的細節

他進一步指出,如製造部同仁大多需站立工作,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員工們都會自行購買「合腳」的鞋墊來防止足底筋膜炎,然而殊不知「舒適」往往都沒有支撐力,反而讓患病機率大增。針對此一現象,吳怡和就邀請職能治療師來為產線同仁進行足壓檢查,同時也給予挑選鞋墊的正確知識,避免可能造成的職業傷害,也保養顧惜同仁的健康。

此外,考量許多同仁因年齡漸增需注意肌少症問題,以及不同廠端作業需特別留意的健康項目,為此,公司將相關檢查列為員工健診項目。吳怡和認為,好奇心的其中一個動機,是來自於對「人」的關心,抱持著「雞婆」的態度才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默克也鼓勵員工們實現好奇心,如倉儲盤點原先需耗費4~5小時,但在同仁想要使之更有效率的好奇心之下,引入數位化後,只要半小時就能完成;也有同仁關懷水資源問題,進而以連續性生產來取代批次生產,不僅省水省電,達到節能減碳,還同時提高效率。

使之更好,就是默克工作文化的起心動念

吳怡和表示,企業無論是落實EHS(環境、衛生、安全)或是追求ESG,都不該只是營造數字、追求指標,更應將其內化成為文化,因為形塑企業文化、避免意外發生,都是源於人的思維與行為,「96%的事情發生是因為人,而行為是看不到的」他強調,善用好奇心才能先一步關懷那些「隱而未現」的問題。

陳憲廷指出,好奇心是一種驅動力,促使員工去創造有價值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為自己、公司、環境帶來「使之更好」的正向影響。吳怡和說,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自己與同仁們都能期待「明天比今天更好」,去探索與發現更美好的可能,解決更多需解決的問題,而這就是「好奇心」的最佳定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