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因TUV助攻 電子產業加速掌握產品資安關鍵要領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德國萊因TUV助攻 電子產業加速掌握產品資安關鍵要領

  • 孫昌華台北

進入數位時代,隨著科技演進速度加快,對於人們生活、工作乃至商業經營的影響正急遽擴大;身為科技工具與解決方案提供者的電子產業,也在這波的變革浪潮中,面臨資安、合規、隱私保護等接踵而來的嚴峻挑戰。

有感於眾多業者急欲突破瓶頸、站穩浪頭,德國萊因TUV於日前舉行「安全神隊友! 解鎖資訊產品升級關鍵密碼」研討會,動員旗下眾多專家,從揭示最熱門的USB Type-C充電技術出發,接續探討聯網產品資訊安全相關的歐盟無線電設備(RED)指令、剖析電子產品標準IEC 62368-1新舊版差異,進而解讀AI對資訊電子產業可能造成的關鍵影響。

德國萊因TUV董事總經理王秀雲致詞表示,本次主題圍繞在電子電氣產品領域,橫跨AI、資安兩大熱門議題,也連結到外銷歐盟時需要遵循的RED指令,加上同樣備受關注的IEC 62368-1、USB Type-C等議題,足見這次活動內容極為豐富。她強調,德國萊因TUV會持續分享一些正在發生或未來要發生的法規、標準指令,期盼對電子產業從業人員有所啟發。

歐盟統一充電規格,2024年底開始強制生效

德國萊因TUV電子電氣產品服務經理吳政璋,以「歐盟統一充電規格,USB Type-C世代來臨」為題,展開第一場主題演講。他指出德國萊因TUV在2022年甚至前年起,早已密切關注USB Type-C的進展。

那麼為何德國萊因TUV一再探索這個主題吳政璋解釋,一來因為它與RED指令所管制的資通訊產品至為相關,而台灣在全球資通訊產業居關鍵合作夥伴地位,二來他形容它像是降龍十八掌,先前只講前面九掌,圍繞在受電端(Powered Device;PD),如今隨著充電端(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 的法規修改即將誕生,意謂現在已到了揭示後面九掌的時機。

歐盟統一充電規格,蘊含四大目的,前二大目的包括「確保最低限度相容性」、「增加使用者便利性」, 當此二者目的符合後,可望接續實現另外二個目的 -「減少環境廢棄物」,及「避免技術市場碎片化」。 原因在於當電子產品更換時,若能沿用外部電源,可避免製造新廢棄物,且確保大家都採用相同USB硬體規格、USB PD協定下,達到彼此相容,避免技術碎片化。

回顧USB PD發展史,它在2010年誕生,初期名為USB BC 1.2,用於規範電池充電功能。2012年「USB PD」供電協定正式現身。

時至2015年USB PD 3.0出爐,規格組數明顯增多,2021年也獲歐盟引用並調和為EN 62680-1-2:2021標準,此時最大功率仍維持在100瓦。直到2021年USB PD 3.1,2022年成為歐盟EN 62680-1-2:2022標準,最大功率提升為240瓦;此外PD 3.1較特別之處,在於新增EPR(Extend Power Range)級別規格「28/36/48V@5A」,因在5A恆定不變符合硬體耐受性下,唯有將電壓提高至48V,才能達到240瓦。

欲實現240瓦功率,有賴三位一體,首先需要使用USB PD 3.1協定,其次線材必須支援48V@5A,最後供電端與受電端都要同時支援此協定。

歐盟於2022年11月修訂通過統一充電規格,並於12月公告,後續分為兩階段強制生效,一是2024年12月28日,適用於小型電子產品,另一是2026年4月28日,適用於筆記型電腦。同時間RED也修改部分內容,將原本「透過100W內有線充電」的13項納管產品規定,修訂為240W,與EN 62680-1-2:2022標準亦步亦趨。

針對外部電源(EPS)供電端,歐盟也在2023年2月公布外部電源生態化指令草案;談到箇中對應統一充電規格的重點,值得關注兩項內容,一是要求AC/DC的外部電源在輸出端需改為非永久連接式,因為此類產品的損壞通常都在線材的部分,在可更換線材的情況下,假使EPS仍然正常運作理應繼續使用,以延長產品生命週期。其次是AC/DC 外部電源若支援快充則應能符合EN 62680-1-2:2022 USB PD標準,並適配於符合EN 62680-1-3:2022標準的輸出線材,達到歐盟統一充電規格,實現「減少環境廢棄物」的目標。

善用今後2年時間,準備因應RED資安要求

接著由德國萊因TUV的電子電氣產品服務資深專案經理陳舒璇、工業服務與資訊安全業務經理莊珮甄二人,聯手揭開從RED(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指令到物聯網與工控資安的關鍵密碼。

陳舒璇表示,當無線產品要進入歐盟販售,即需符合RED指令的安規、電磁相容與RF要求;另著眼於資訊網路安全日益重要,RED亦將資安納入規範、落在3(3)def條文範圍,預計2025年8月開始強制執行,業者還有兩年時間做準備。其中3(3)d旨在增強網路服務品質的保護,意即當網路遭受攻擊時,不能降低服務品質;3(3)e是為了保護個人資料及隱私,受到網路攻擊時不能外洩個資;3(3)f則是要防止網路詐騙。

目前RED尚無明確標準,建議大家參考ETSI TS 103 929,其中提供的IEC62443-4-2、EN 303 645兩項標準,就能對應RED Articles 3(3)def要求。以一般無線產品供應商而論,可參酌EN 303 645的Mapping Table;係因該標準的範圍比起RED更廣更大,所以只要遵循EN 303 645,對未來符合3(3)def理應極具助益。

EN 303 645內含13項條款要求,包括預設密碼不能太簡化(如0000或1234)、製造商須提供管理網路漏洞的方式、軟體須維持在最新版本、須妥善保存安全參數、傳輸過程必須安全、須減少駭客攻擊介面(如最小特權原則)、須確保軟體完整性、須保護個人資料安全、須有能力面對斷電或斷網狀況、業者針對蒐集到的數據須分辨能否使用及正確與否、要讓使用者很簡單地刪除想要刪除的資料、產品安裝或維護方式務求方便簡單,及輸入的資料須有驗證機制。

值得一提,2022年歐盟有M585決議,要求歐洲兩大標準委員會著手製作Articles 3(3)def對應法規。據傳相關草稿已出爐,目前審核中,儘管如此業者仍可預先參考M585當中的一些基本原則。

莊珮甄接著說,針對想要準備RED Articles 3(3)標準的業者,德國萊因已撰寫2 PfG 2912/07.22標準,方便大家用來做過渡期準備。

在2 PfG當中,針對Article 3(3)d要求的身分安全、介面安全、通訊安全、軟體更新等,3(3)e提到個人數據儲存、分析、傳輸,乃至刪除用戶通知、內部活動日誌等,及3(3)f所提避免詐騙的種種內容,皆提出完整指引,同時也定義出對應的測項。

為何要製作2 PfG標準?她解釋,德國萊因希望客戶在RED正式頒布前有依循的目標,不要等到標準頒布了、才倉促探究合規之道;畢竟資安功能是透過設計出來的、不是測試出來的,若在一開始設計時沒有做到,最終測試時就不會具備這樣的能力。2 PfG標準所參酌的依據,同時涵括EN 303 645、IEC?62443等重要標準。

理解新版電子產品安全標準,並關注AIGC資安風險

活動後半場包含兩場演說,其中一位主講人為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技術專家林文堂,另一位為DIGITIMES分析師黃耀漢。

林文堂將講題設定在「電子產品安全標準IEC 62368-1 3/4版差異分析」。他表示IEC 62368-1最新的第四版於2023年5月發行,與前版的主要差別,首先是撤除IEC 60950-1或IEC 60065定義的內外部組件/子組件規定。其餘修改重點,遍佈於外部電路、防火外殼、液體填充部件、電池充電等範疇。

關於外部電路的修訂,可分環境1、環境0兩部分來談。環境1部分,戶外的中長距離配線適用1500V的瞬態電壓(Transient Voltages)要求,若配線處在市電(Mains)所走的路徑,適用4000V瞬態電壓要求。至於環境0,意指端子符合IEC/EN 61000-4-5或佈線配線小於10公尺者,主要定義設備互聯規範;假使有提供電源使用的外部電路、其線徑須大於0.4mm,在成對導體電纜上的電流應限制於1.3A RMS或DC。

防火外殼部分,針對專業設備的開孔出現了較前版更寬鬆的解釋,只要側面開孔不超過外殼厚度的11倍即可。而在液體填充零件部分,主要加入一些製冷劑的要求,基本上應符合IEC 60335-2-40和/或IEC 61010-2-011規範,並刪除液體超過1升的設備不適用的條文;此外模組LFC(Liquid Field Component),若非已符合IEC 61010,皆需通過G.15測試要求。

有關充電的要求,凡是符合IEC 62133-2的電池,並用於固定設備中的子系統供電應用,依靠電氣、電子、軟體控制及系統作為安全防護者,應符合IEC 62619的8.1要求,或必須提供安全防護;再來電池本身須額外提供一個防火外殼,以加強保護。

擔任壓軸講師的DIGITIMES分析師黃耀漢,則剖析AI對資訊電子產業的影響與趨勢發展。他引述美國一份調查報告指出,2023年有60%企業規劃採購生成式AI(AIGC)工具,55%員工認為AIGC有助提升生產力,且無論對資訊管理、營運管理、客戶服務、市場行銷、業務銷售或人力資源皆有正面影響,足見AIGC趨勢已無法迴避。

另按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在2022年的調查,將「尚未導入任何資訊系統」、「已有基礎的資訊系統」及「資訊系統已進行整合,將不同系統的資料透過API或應用程式連結在一起」歸類為無AI應用,另將「導入外部資訊系統,串聯內外部資料分析,加速商業決策判斷」、「善用數據分析來輔助助進行商業決策制定,將數位化視為必要任務」歸類有AI應用。

在此脈絡下,目前ICT產業中約60%屬於無AI應用,而製造業更高達75%,顯示AI技術的導入商機仍大,值得期待。惟企業投入AIGC應用時,應留意隱藏資安問題,包括訓練流程的資料傳輸、推論流程的用戶提出資料,皆是需要管控的資訊洩漏點。

2023年AI當道,電子產業亟待掌握的市場趨勢及技術發展變化仍然很大,選擇合適的驗證單位為軟硬體安全的神隊友,將有利企業專注強化核心競爭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