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新創與臺灣供應鏈生態系對接 助力太空技術突破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國際太空新創與臺灣供應鏈生態系對接 助力太空技術突破

  • 林佩瑩台北

10月8日參訪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太空中心朱崇惠副主任(第一排左五)。AICRAFT(第二排左一)、Reflex(第二排左四、左五)。TAcc+

10月8日參訪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太空中心朱崇惠副主任(第一排左五)。AICRAFT(第二排左一)、Reflex(第二排左四、左五)。TAcc+

太空探索長期以來是創新的推動力和國家威望的象徵,臺灣正積極定位自己為全球太空產業的重要供應鏈夥伴。為了與國際趨勢接軌並強化臺灣的太空產業,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中企署)推動TAcc+國際太空新創來臺落地培訓計畫。該計畫目標在吸引國際太空新創來臺交流,協助臺灣太空科技企業拓展全球市場,並促進國際新創與企業間合作,以擴大全球布局。今年TAcc+ 邀請來自7個國家的11家新創團隊來臺,與臺灣的研究機構和供應鏈廠商進行對接。

2024年的計畫聚焦於衛星製造、遙測與影像技術,及火箭製造與發射的關鍵零組件。參與的國際新創來自歐洲、印度、亞太地區和日本。其中包括專注於衛星本體、酬載和次系統的AICRAFT 和 Reflex Aerospace。

AICRAFT Pty Ltd

AICRAFT於2020年創立於澳洲,致力於開發適應極端環境的人工智慧(AI)應用,特別是針對太空領域的機載平臺。公司使命在於開發 AI 解決方案,縮短太空領域中的技術差距,以降低對大型高耗能系統的需求,並實現即時且高效的數據處理。太空環境因極端條件和資源限制,被認為是技術發展最複雜的環境之一,也是AICRAFT創新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在。

AICRAFT推出一系列名為 Pulsar 的 AI 驅動設備,為衛星提供低功耗、高效能的運算能力,用以處理太空中的大量數據,應用涵蓋環境監測、災害應變等領域。太空中的AI運用,要同時解決資料傳輸、耗能及抗輻射的問題,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如能透過在太空中的邊緣運算達到一定的分析,將分析結果回傳地球的資料傳輸量就會大輻下降。

Pulsar Lite是Pulsar系列中的入門級產品,專為空間和功耗受限的應用設計,適合搭載於1U至3U的小型衛星、探測車與無人機等設備上。Pulsar 設備則為進階型的協處理單元,適合搭載於6U或以上衛星,可與通訊系統連結以傳輸處理後的數據,適用於溫室氣體排放、即時氣象預測、船舶監測等,也能運用於水位變化與森林砍伐的環境監測。

Pulsar Pro更進一步設計為太空微型伺服器,適合即時處理雷達數據或大規模地球觀測數據,主要應用於小型衛星任務,其快速運算能力特別適合冰山偵測、洪水監控、土地覆蓋變化及即時海況分析等。

AICRAFT的邊緣運算設備不僅輕巧便捷,且性能卓越,比傳統解決方案更加節能。其主要優勢在於能應對多元的運算需求,這也是AICRAFT與其他方案的顯著區別。

在太空任務中,降低功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衛星位於地球陰影下、需要依賴儲存電能時。AICRAFT設備有效延長電池壽命,確保任務持續進行。例如,Pulsar 設備在船舶偵測數據處理上,不僅比桌上型電腦更快速,且功耗僅為其1/20,所占空間也大幅減少。對於低地球軌道(LEO)衛星,AICRAFT預期能提供全軌道的持續數據處理,遠超過傳統系統僅能運行10~30分鐘的時間限制。

除卓越性能與能源效率外,AICRAFT 設備還具備抗輻射能力,包括抗閂鎖效應及位元翻轉保護(latchup and bit-flipping protection),確保設備免受輻射干擾。這項抗輻射能力在太空環境中至關重要,因輻射暴露可能對敏感設備造成長期損害。憑藉這些特性,AICRAFT 的設備在極端環境下能提供更高的任務安全性。

獲得寶貴     的洞察和合作機會

AICRAFT認為臺灣的先進電子產業提供了重要的策略優勢,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升尖端技術的可及性。公司積極尋求與技術整合商、太空相機製造商、通訊系統供應商及衛星設計等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將AICRAFT的AI驅動設備整合到現有的衛星平臺中,進一步提升衛星功能並擴展市場潛力。

AICRAFT對於與臺灣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的合作尤為期待,這將為公司在電子產品供應及降低成本上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增強其競爭力。訪臺期間,AICRAFT不僅拜訪國家太空中心(TASA)和工研院,同時與雷斯康國際、創未來及凌群電腦簽署MOU、同步發展多面向的太空合作。AICRAFT對於該地區的成長潛力與合作機會保持樂觀,並計畫在返回澳洲後展開與主要合作夥伴的後續合作。

2024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及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AIoT Taiwan)展會期間AICRAFT與雷斯康國際簽署MOU。AICRAFT (左)、工研院產服中心陳立偉執行長(中)、雷斯康國際黃文杰總經理(右)。TAcc+

2024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及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AIoT Taiwan)展會期間AICRAFT與雷斯康國際簽署MOU。AICRAFT (左)、工研院產服中心陳立偉執行長(中)、雷斯康國際黃文杰總經理(右)。TAcc+

Reflex Aerospace GmbH

德國新創Reflex Aerospace 由 Walter Ballheimer 和 Alexander Genzel 於 2021 年創立,由累積超過40次成功太空任務經驗的團隊成員組成,其經驗涵蓋從小型立方衛星到火星軌道衛星的各類項目。該公司已成功簽訂三項商業合約,並完成了首顆ESPA-Class星的飛行準備,成為最快、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之一。

Reflex 採用最新的衛星開發和製造技術,從設計階段便針對任務需求進行優化,以現代化方式推動衛星發射流程。同時具備能快速交付高性能衛星的能力,幫助客戶緊跟創新步伐,維持市場競爭力。

Reflex 的優勢在於將先進的商業製造技術應用於衛星製造,有效縮短組裝和整合時間,並實現快速交付的承諾。例如,Media Broadcast Satellite (MBS) 計畫發射高性能尖端酬載,並選擇 Reflex 進行此任務。最終,SIGI任務從接單到交付僅耗時18個月,創下新紀錄。

考慮在當地建立策略合作關係

臺灣作為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角色,Reflex 此次來臺目的是透過深入接觸和觀察,更加瞭解亞洲市場的動態和產業趨勢。期望能拜訪酬載供應商,致力於討論和提供尖端解決方案,以應對安全衛星通訊和地球觀測技術等國家需求,這些技術對邊境管制和災害管理至關重要。

Reflex 對臺灣合作夥伴之一的張量科技特別關注,張量科技為未來的多個任務提供關鍵系統。例如,SIGI 計畫將搭載於SpaceX Transporter 12任務,並將採用多項張量科技的元件。突顯臺灣太空科技的產業能耐已受到國際太空生態系的重視。

Reflex 對張量科技的專業技術印象深刻,正積極探索在臺灣建立潛在合作機會。此外,Reflex也在評估與張量科技、鐳洋科技及創未來科技的合作方案,以便在當地設立產業基地,並建立長期的策略夥伴關係。

此次訪臺讓Reflex深入認識到臺灣充滿活力的太空產業,並與創未來科技和鐳洋科技等關鍵企業建立聯繫。這些連結將成為其亞洲擴展戰略的核心,也為臺灣太空企業進軍全球市場創造了互惠互利的機會,進一步提升Reflex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10月24日Reflex與創未來科技簽署MOU。Reflex (左)、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吳佳穎副署長(中)、創未來科技張芹芸市場開發經理(右)。TAcc+

10月24日Reflex與創未來科技簽署MOU。Reflex (左)、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吳佳穎副署長(中)、創未來科技張芹芸市場開發經理(右)。T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