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發展與金融科技應用 智慧應用 影音
蔡司
參數科技

區塊鏈技術發展與金融科技應用

  • DIGITIMES企劃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廖世偉教授。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廖世偉教授。

全球金融科技浪潮,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應用方興未艾。臺灣大學「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召集人暨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廖世偉指出,區塊鏈堪稱是資訊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晶,區塊鏈技術未來雖會崛起,但要給它足夠的時間發展,技術紮根要做好,基礎建設也要做好,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才能得以有效發揮。

廖世偉指出,世界運行需要信任機制(Trust Machine)的存在,如民眾會將財產交給銀行來保管,是基於對金融體制的信任;將個人隱私及身分認證交給政府保管,是基於對政府機構的信任;但現今的問題卻是銀行服務有足夠的便利性嗎?政府機構有足夠的效率嗎?

廖世偉指出,受到法規與其他因素限制,信任機制這類領域很少有競爭,也難有變革與創新,也因此在過去,必須完全仰賴信任第三方(銀行、政府...)來傳遞價值與證明資產所有權。

但有了區塊鏈技術後,點對點的資料傳遞,將可以在一個由密碼學保護的共享帳本上執行,沒有任何單一實體可以竄改帳本上的資料,可以讓現在的互聯網可以傳遞更有價值的資訊,對第三方的依賴度也因此而降低,因為區塊鏈本身就是具信任機制的基礎建設,也可望促成過去缺乏競爭的產業環境(如金融業)加速變革與創新。

廖世偉認為,區塊鏈就像是互聯網,沒有人可以完全擁有或掌控區塊鏈,而是一個多中心化的協議,因此區塊鏈是完全公開且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創新,就如同互聯網當初發展崛起的過程一樣,等於就是互聯網2.0,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創建能夠改變世界的新服務或應用,並且鼓勵市場競爭來改善現有系統。

廖世偉指出,區塊鏈在國際已經掀起一股熱潮。如全球超過42家銀行組成R3聯盟,共同研發區塊鏈技術標準,區塊鏈技術甚至已經被喊成大陸政府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重要基礎建設,也代表未來至少會有包括45%的全球GDP及55%的全球人口,都會受到區塊鏈技術影響。

綜觀2016國際情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在2015年12月批准了美國上市電商Overstock用區塊鏈發行股票的計畫;英國首相的首席科學顧問Sir Mark Walport也已建議英國政府,在主要公共服務上如稅收、福利或簽發護照等採用區塊鏈技術,相關新創企業全球融資,更已超過10億美元,規模是1995年網際網路時代的4~5倍。

但廖世偉也再三強調,區塊鏈的本質就是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本質既然是信任機制,如果不能回歸本質,就只是在用一個很貴很慢的資料庫,業者必須要學著去掌握開源精神。

事實上,金融業其實是最早導入科技應用的產業之一,以台灣為例,第一部電腦其實是銀行買的,而且早已建立互聯網金融體系,是因為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應用(TechFin)的出現,才會形成FinTech及TechFin兩種不同的產業思維。

廖世偉認為,FinTech及TechFin只要能夠結合,就可形成完美的數位金融(Digital Finance)。FinTech的優勢在於比較能掌握金融業的業務邏輯,TechFin則是能夠跳脫體制創新,創造出如比特幣等金融工具,如何結合兩者的優勢,是未來值得思考的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