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
工研院(ITRI)顧問謝慶堂(Ching-Tarng Hsieh)先生,以「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與標準」為主題,介紹行動通訊技術的演進史。首先在1980年代,第一代行動通訊(1G)主要應用在類比語音通訊,到了1990年代2G (GSM)採用數位語音通訊,並開啟簡訊應用,到了2000年的3G通訊,開始導入了數據傳輸(App下載、社群網路),直到2010年的4G寬頻通訊時代,打開了雲端、大數據的應用。
到2020年的5G時代,頻寬將會更高、連接裝置更多、更低延遲、更低功耗與無縫式連接,可應用在IoT(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針對每日生活的各種創新的應用,讓科技與人性化更融合,而傳統產業、創新服務的跨產業通信能夠共存。而台灣的ICT產業在世界上地位有目共睹,包含數位內容、創新設計、品牌、OEM代工廠、半導體代工廠,都有知名的人物或廠商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4G行動通訊成熟 帶動ICT產業更寬裕的應用發展
在全球LTE與LTE-A技術的導入國家中,共有119個國家、354個營運商導入LTE,19個國家、25家營運商導入LTE-A,顯示4G時代的普及,也因而帶動了智慧手持裝置往物聯網應用發展,包含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自動化控制、行動支付、資產追蹤、車載應用、機器人控制等等。
謝慶堂說明LTE各項技術標準,在世界各國的使用狀態,由於LTE提供SRVCC(單一無線語音呼叫連續性)的語音通話不間斷服務,而VoLTE(基於LTE的語音通話)的功能也有營運商嘗試導入,在韓國則是各營運商已經完成VoLTE服務的網內外相容測試性。至於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技術方面,目前有73家Cat.6系統中,有37家提供300Mbps的頻寬,而2015年底有25家在正在嘗試導入Cat.9讓其最大頻寬達到450Mbps。此外LTE-A也具備CoMP(協調多點)收發技術,能讓提供服務的基地台與手機間降低干擾,以快速並平順地完成資料傳輸。
至於可以減少視訊傳輸頻寬、提供差異化影音服務的LTE Broadcast技術,目前有韓國KT有商業化的先例,至於美國與其他國家則有處於導入或試營運階段中。而LTE/Wi-Fi互連技術的規範也制定完成。此外,LTE使用免執照頻段(LTE-U)的規範制定也開始展開,賦予營運商能夠運用5GHz(如Wi-Fi)來減輕LTE基地台的負擔,同時達到更廣泛的覆蓋率。
目前3GPP組織在MTC(機器型態通訊)的技術標準制定上,目前已經制定到R14版本,其中Narrowband-IoT(NB-IoT,窄頻物聯網)已有規範制定出來,並提供單獨、保護頻段、現行頻段內三種佈建模式。
下世代行動通訊系統
至於LTE的下一代,也就是5G的發展部份,20142015年IMT-2020推進小組ITU-R發布了第一份5GIMT-2020系統願景與需求白皮書,將尖峰資料傳輸率從IMT-Advanced的1Gbps提升到IMT-2020的20Gbps,使用者體驗到的資料傳輸速率,將從10Mbps提升到100~1000Mbps,移動速度從350km/h提升到500km/h,延遲時間從10ms降到1ms。這將讓5G行動網路,可以應用在隨時影音播放、隨處50M+ Mbps的高傳輸速度、能在高速火車上使用、應用在物聯網的感測網路、更即時的網際網路與通訊、天災即時回報、健康照護、寬頻廣播服務等等。
因應M2M的挑戰,包括複雜的感測環境、連結性、功耗、安全、複雜度、與雲端連結、商業案例,謝慶堂簡介目前5G規範的制定進度,以及未來技術趨勢,並說明5G將是能夠開創全新服務、裝置,建立全新產業與賦予全新使用者體驗的全新通訊時代。擁有1,000倍的連接容量、100倍的傳輸率、<1ms的延遲、500km/h的移動也能收到訊號、功耗才1/1,000而已,適合運用在超高流量、超高密度、超高移動環境、行動網路服務、物聯網等領域。
台灣身為科技大國,工研院身為ITU-A的轉化組織及ITU-R外部夥伴,在5G的技術標準發展積極參與制定計畫。尤其歐洲執委會(EC)和5G基礎設施公私夥伴協會(5G Infrastructure PPP Association)更認可台灣在5G上的努力,同時透過與ETSI共同制定國際標準,並推動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成為3GPP的觀察員。
總之,台灣在通訊領域發展很好,尤在無線領域方面。當5G聚焦在mmWave、軟體定義網路(SDN)/網路功能虛擬化(NFV)與Small Cell等技術研發上,台灣將持續與國際組織共同合作,積極推廣5G標準,與提早為下世代5G市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