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話觸控技術與無線通訊技術發展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ST Microsite

行動電話觸控技術與無線通訊技術發展關鍵

  • 李佳玲

Android(圖左)與iPhone(圖右)均是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
Android(圖左)與iPhone(圖右)均是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

前言:行動電話市場,在 Apple iPhone 產品推出後,重新將裝置的硬體規格重新定義,觸控與無線上網應用已成必備功能,加上精緻人性的人機介面設計,造成行動電話產品規劃的跟風,其實如觸控螢幕、多點觸控與人機介面概念,在行動電話設計中已行之有年,然而,在 iPhone 推出與 android 跟進,才讓消費者重新體認這些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 ...

近來行動電話發生的大變革,除了是智慧型行動電話的系統平台之爭,讓市場目光大多集中在智慧型行動電話上頭,但智慧型行動電話所整合的觸控技術、行動運算、通訊技術,也成為 feature phone 改版的關鍵重點,從選用元件與解決方案不斷升級,也讓行動電話的使用體驗不斷提升,甚至讓 feature phone 也能有接近或媲美智慧型行動電話的操作體驗。
系統平台競爭趨於白熱化

Sony Ericsson也計畫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手機。

Sony Ericsson也計畫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手機。

而由智慧型行動電話點燃導火線的系統平台之爭,在 2009 年等於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不但 Apple iPhone 平台快速搶佔智慧型行動電話市場霸主地位,而 Google 主導以開放平台角度出發的 Android 平台,在 HTC 、三星與後繼越來越多硬體業者揚言加入並推出新品,已對 Apple 形成一股強大的壓力,形成封閉平台與開放平台的市場競爭。

而在這兩強競爭的同時,反而長時間經營智慧型行動電話的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 Symbian 等系統平台,似乎已處於弱勢的邊緣化角色,正力圖自 Apple iPhone 或 Android 競爭平台汲取成功經驗。例如, Microsoft 正進行將線上軟體商店整合進 Windows Mobile 系統中,但實用性如何?能否創造如 Apple iPhone 與 Android 的銷售熱潮,仍有待觀察。

觀察 iPhone 或 Android 行動電話之所以會快速竄出的原因,在於 iPhone 整合便捷的無線網路技術與軟體安裝、取得平台,讓用戶可以依個人需求,在自己的行動電話上整合如 Web browsing 、 Social Networking 、 IM 等服務,而豐沛的 Game title 也是讓其擄獲人心的關鍵。至於 Android 除了開放平台讓行動電話製造商大幅壓低作業系統的成本, Android 完整整合 Google 線上服務的優勢,也是目前大量 Windows Mobile 平台硬體開發者紛紛轉投入資源開發 Android 行動電話的關鍵。

電容式觸控技術竄出

據調查機構 iSuppli 調查顯示,多重觸控的面板市場需求,將從 2007 年的 1 億多美元,預估 2012 年成長至 4 億美元以上,年複合成長率超過 3 成!而其中造成此瘋狂成長的關鍵,應是 Apple iPhone 推出再將觸控技術應用推向高峰,使沿用許久的行動電話人機介面有了全新的風貌。

觀察目前台面上的螢幕觸控技術,電阻式觸控是市場應用量最大的一種觸控解決方案,但早期電阻式觸控會有透明度與觸控感測靈敏度的技術限制,即便如此,電阻式觸控狹成本優勢,目前在高階觸控整合的至智慧型行動電話、高階 feature phone 仍相當常見。而反觀電容式觸控,早期技術較無法克服環境因素,在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讓電容觸控面板有與電阻式觸控一較高下的機會,但在關鍵的「成本」問題,仍影響新設計案導入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意願。

電容觸控面板技術,早在 1990 年 IBM 與 Logitech 就曾提出多點觸控的設計概念,多點觸控雖不是 Apple iPhone 首創,但至少 Apple 率先大量導入並整合人性化的人機介面設計,讓行動電話操作完全可運用手指完成,而不需觸控仰賴觸控筆或外接裝置輔助,讓行動電畫的行動應用更具實質效益,掀起業界先後導入電容觸控面板設計熱潮。

GPS 導航成為高階行動電話初階應用

而在各款高階智慧型行動電話,在規格面均能發現 GPS 整合的設計,透過 GPS 元件整合,可讓行動電話也能具備 PND 個人導航應用目的,但 GPS 的導航應用,目前發展有略為趨緩,因為除了 2D 、 3D 導航外,其發展性有限,也可以說可衍生的服務如 TMC 之類的交通輔助系統,該有的也都有廠商分佔市場。

近來比較熱門的就數 LBS 與 AR 應用,其設計是將 GPS 整合網路接取,建構更縝密的 LBS(Location-Base Service) ,甚至整合 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應用,而這些加值應用不只需要 GPS 元件提供定位資訊,軟體另需電子羅盤、 MEMS 元件與更強的影像處理器,創造更即時、迅速的互動體驗。

Wi-Fi 行動電話定位極具潛力

即便 GPS 定位技術已經是相當普及的應用,幾乎中、高階行動電話的必備元件,但實際上 GPS 在屋簷下、地下室、室內都仍會碰到無法定位的窘境,相對限制了目前熱門的 LBS 與 AR 應用,雖然已有業者推出透過模擬或是軟體的方式補強,但畢竟其定位準確度仍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Wi-Fi 技術可以說是比 GPS 更普及的無線技術,雖然其技術目的在於傳輸資料,但實際上也可衍生多元的應用方式。但 Wi-Fi 定位必須有環境上的支援才能具備應用效益,例如,室內環境預設的 Wi-Fi AP 位置並不會隨意變更,或是建物直接設立專為定位用途設置的 AP 裝置。例如 Wi-Fi 定位系統開發商 Skyhook 就有推出 WPS(Wi-Fi Positioning System) 技術,運用 Wi-Fi 可穿牆與訊號強弱差異,以多 AP 估算手持裝置用戶在室內的確實位置,這個概念用於將 LBS 延伸至 Mobile Location-Base Service 為其應用關鍵。
低功耗接取上網設計

在運算量與整合元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要達到不影響行動電話的基本應用要求,其關鍵就在如何降低整體功耗,在搭配各式節能的設計手段下,也不至於影響行動電話的正常維運。目前熱門的 iPhone 與 Android 兩大行動電話平台,均是採行類似 Linux(iPhone 為簡化版本的 Mac OS X) ,如何在 Linux 架構下提供節能設計,已成為產品的成本與使用體驗決勝關鍵。

以系統觀的角度觀察,在低功耗的設計需求下,在硬體元件的部份即必須考量 PCU controls 、 Clock gating 、電源轉換控制等關鍵問題,另還需針對處理器運算、電源模式、休眠管理、關機等多種電力使用模式,需有對應設計。除硬體元件的了解需要更深入外,對於軟體於系統端的控制設計,也是接取上網功能運行中能否穩定提供服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