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環境更複雜險惡 多重生物辨識法興起
生物辨識的技術,在現代科技的催化下,種類越分越細,許多過去只能在實驗室研究的技術,如今都能夠落實應用,相對的,生物辨識應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多元,甚至險惡,例如過去身份ID加上密碼的模式,如今可能輕易的被破解,當然這些機制,也可能利用來破解生物辨識機制,例如造假的指紋。
此外,生物辨識法還有個天生的弱點,就是碰到該項生物特徵殘缺時,即無用武之地,例如指紋辨識碰上手部殘缺、虹膜辨識碰上盲眼、人臉辨識卻遇到外觀大幅改變(如燒燙傷或整型),雖然這些情況都是特例,比例可能也不高,但是某項生物辨識在實務運作時,架設使用人員真的有一兩位前述情況者,則會嚴重影響整體的實用性與安全性。
因此目前生物辨識的發展趨勢,為導入多重生物辨識法,例如指紋辨識配合臉部辨識就是一個相當典型的方式,透過獨立或是合一的採樣裝置,將獲取的資訊分別處理後,得出結果,不但準確率更高,也讓單一辨識方法的安全漏洞或是缺陷減少到最低。
不過,這樣的道理看似很簡單,有一些筆記型電腦,也已經能夠提供指紋辨識加上臉部辨識的多重生物辨識保安模式,但是放在整個生物辨識產業中,但實務上目前已經能夠提供多重生物辨識解決方案的廠商卻不多,這是因為以2007年的統計為例,生物辨識的應用範圍大致上為商業應用佔7.5%,司法應用佔45.6%,公眾專案佔21.6%,公共安全佔23.5%,消費類佔1.8%,換句話說,主導的是司法應用、公眾安全等類型,這些生物辨識系統都是大型並且靠資料庫為基礎運作,因此問題在於背後的資料庫整合,加上克服融合兩種演算法結果的輸出模式協調一致性等狀況。
再加上目前許多掌握單一生物辨識的廠商,都未必有能力發展另一種技術,或認為單一用途如門禁考勤不需要動用到兩種系統增加成本等抗拒因素,也是多重生物辨識形成逆流的原因。甚至有業者指出在金融風暴後,成本考量更成為許多企業的第一優先,多一套為基礎的多重生物辨識,更是被認為是成本殺手。
但是雖然有前述的一些阻礙,多數的研究者與實務廠商還是認為,多重生物辨識還是會成為下一波生物辨識技術的決勝點,因此誰能夠順利並及早的整合兩種以上的生物辨識技術,誰應該就是未來生物辨識產業競爭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