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iPad熱潮 MID、UMPC、Tablet PC發展可期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Event

因應iPad熱潮 MID、UMPC、Tablet PC發展可期

  • DIGITIMES企劃

Apple iPad重新定義行動裝置產品規格要求
Apple iPad重新定義行動裝置產品規格要求

MID在2009年的Netbook搶食市場的態勢下,產品光環盡失,而同質性近似但面板更大的Tablet PC市場也一直無法有效開拓,而在Apple iPad產品推出後,小尺寸的MID與中、大尺寸的Tablet PC才又重新有了一線曙光,成為業界重要的熱門重點開發展品,而先前推出MID或Tablet PC失利的業者,也打算在這波iPad熱潮推出新機搶市...

本文:
MID原為「Mobile Internet Device」全名縮寫,產品名稱直截了當說明這是個單純因應上網需求的隨身運算平台,雖然MID一直以來都不敵Netbook的銷售高峰,但觀察 MID的設計概念,與目前熱賣缺貨的iPad來說,MID較Netbook來說設計的核心概念更接近iPad,原先被常規筆電與Netbook夾殺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創造新的商機值得持續觀察。

hp slate平板電腦

hp slate平板電腦

EeePC T91平板電腦

EeePC T91平板電腦

技嘉首款11.6吋可旋轉觸控筆電M1125

技嘉首款11.6吋可旋轉觸控筆電M1125

MID硬體設計新挑戰

其實別小看MID的商品概念,觀察MID的架構概念,也曾經獨領風騷過一段時日!在2008年美國舊金山年度舉辦的IDF(Intel Developer Forum)大會,即把MID產品當做劃時代的概念產品行銷,當時Mobile Internet Device行動上網裝置不只提出概念設計,同時也在概念釋出後同時提出多款實機試作產品。

但早在Intel釋出MID相關設計概念與資源,由於開發MID產品要求體積小、效能高、功耗低,對於處理核心的要求與整合度也相對較高,處理器與晶片組的搭配優劣即左右產品價值,而Intel內部專為MID應用推出幾次技術平台,其中較成熟的Atom平台還看不到MID市場發酵,就被隨後市場反應大好的Netbook搶去風采。

MID產品想要達到滿足隨身的運算需求,在關鍵的操作易用性(如觸控、動作感應、多點觸控、GPS)等感測器設計差異,就成為MID的實用關鍵,另為了要達到使用者可隨時開機就能取用,MID作業系統選用與後續的軟體支援、軟體商店能否搭配,創造加值效益?是這類裝置能否殺出重圍的觀察重點。

以Apple iPad產品為觀察指標,這類行動裝置若無法在電池電力奧援上,達到一定程度的續航力,使用者的購買誘因絕對會因此大打折扣!因為在多數的行動應用中無法總是找到市電進行充電,若電池續航力如同中階Netbook僅能達到2~3小時的水準,使用者一定會為了充電問題而感到不勝其擾。

而熱賣的iPad在其電力續航能力,規格即達到10小時連續使用,為MID或Tablet PC產品提出新的電池電力新門檻,消費者對於電力的要求至少必須達到這種條件,而10小時代表什麼?其實對於旅行商務人士來說,10小時的電力可以應付兩、三次轉機的商務行程,只要充好一次電力就可以應付飛航、轉機的相關操作應用,這對商務人士來說絕對是致命的吸引力。

產品要達到Mobile行動化,關鍵問題也在電池的續航力!為達到攜帶便利,電池絕對無法太大,即便避免不了使用大電池,也必須縮減如PCB板、內部機構空間,儘量讓電池組件擁有最大的空間裝設,因電池容量與體積幾乎呈現正比,裝設的空間愈大電池續航力自然就相對增長。

至於想延長續航力、又同時不想增加體積與重量時,就必須從減低系統電能耗用方面下手。在實際設計案例中,這類型動裝置想進一步達到省電目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處理器的功耗,而其餘如面板、記憶體、週邊板卡的電力耗用,則可透過電源管理機制來達成省電目的。

UMPC、Netbook平板化 形成另一股行動裝置趨勢

原先市場定位不明的UMPC,猶如洗了三溫暖經由熱賣轉衰的Netbook,目前較顯著的趨勢是呼應Apple iPad熱賣趨勢,紛紛將原始設計轉換至Tablet化的設計構型,因應市場對於平板類型電腦的需求。

觀察多數使用者對於Apple iPad常見困擾與不滿,其實就在於相對較PC更封閉的環境、無USB介面、無視訊畫面輸出與無法因應為數眾多的Flash網頁應用,這些問題對於目前趨於劣勢的UMPC、Netbook來說,採WinTel的平台優勢,剛好可以創造較iPad更受原有PC用戶歡迎的熟悉應用環境,雖然硬體方面可以透過改換觸控螢幕與平板化構型外觀達到目的,但作業系統的觸控支援操作順暢度,仍需要時間考驗與調整。

網路隨身應用是發展命脈

以Apple iPad為競爭標的觀察,這類行動裝置的網通支援實力,也是消費者相對選擇的關鍵, 為了實現這種願景,其實在技術層面就得克服許多障礙,例如,行動裝置的系統核心處理器,就是一大關鍵,這部分若無法有整合同時壓低功耗,在硬體開發上就無法達到MID最初要求的隨身攜帶目的,雖然目前已有Intel Atom或相關應用架構,其整合度距離SoC(System on Chip)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MID或Tablet化的UMPC、Netbook除是做為行動運算平台外,最大的關鍵應用是整合無線網通技術,例如,3G、WiMAX、LTE...等不同無線應用技術,除行動網通平台概念,這類裝置產品亦可整合如GPS導航、網路電話、Mail收發、WWW瀏覽...等需求,達到隨時隨地接取網路資源目的。

系統平台的資源能量 影響銷售力道甚鉅

以相對成功的的iPad裝置為例,目前AppStore以有超過數十萬款Apps(iPhone+iPad)遊戲、應用程式可供下載運用,相對以WinTel平台出發的UMPC、TabletPC,或是採Google Android或Linux平台架構的MID產品,這種在後續軟體資源相對較少的應用背景,就很容易被Apple龐大的軟體奧援吸引過去,如何創造眾多Apps的加值效益,目前也是眾多非Apple的平台發展業者積極努力的目標。

而現有行動裝置產品,如Apple iPad、MID、UMPC、PDA、智慧型手機與Netbook,多種行動裝置彼此間都有功能上或應用上的重疊之觸,而多種設備一一購置對於消費者而言也形成一股壓力,產品間極大的同質性如何創造不可取代的應用?透過軟體後端服務與建構相對優質的內容下載平台,利用「服務」去提升硬體更多應用價值,即便面對設備投資看似大量重疊,只要該硬體找到其無法取代的應用環境,自然就能吸引需求使用者加入應用,但軟體商店與周邊應用畢竟還是屬於需要花大量時間持續累積的方向,但短期看來以WinTel平台的行動裝置,最需改善的重點仍是電池續航力,若其電池性能無法與手機、PDA相抗衡,那使用者接受度應也會相對低了許多。

關鍵字
議題精選-COMPUTEX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