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碳排現況及減碳策略說明:鋼鐵、化工、電子業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Event

製造業碳排現況及減碳策略說明:鋼鐵、化工、電子業

  • 蕭怡恩台北

伊雲谷企業永續顧問吳衍諭博士就鋼鐵、化工、電子業說明製造業碳排現況及減碳策略,他觀察自從國際能源總署於2021年宣布「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全球愈來愈多國家宣誓加入2050達到淨零碳排,並規劃符合國內情勢之淨零路徑圖。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也於2022年3月宣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規劃五大路徑、四大產業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讓台灣順利與國際接軌。產業轉型主要關注對象為佔全國碳排50%以上之製造部門,包含水泥、造紙、鋼鐵、石化、紡織等產業,期盼更有效地減少碳排對環境衝擊。

吳衍諭博士指出,台灣製造部門除需順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亦面臨歐盟將在2023~2024年間課徵碳邊境稅之衝擊,以及我國即將開徵之碳費問題。因此,製造部門如何完整盤查企業碳排、制定減碳策略,甚至更進一步規劃減碳路徑圖,成為各製造業重大考驗。

伊雲谷企業永續顧問吳衍諭博士就鋼鐵、化工、電子業說明製造業碳排現況及減碳策略。伊雲谷

伊雲谷企業永續顧問吳衍諭博士就鋼鐵、化工、電子業說明製造業碳排現況及減碳策略。伊雲谷

目前許多海內外企業已公布減碳目標及策略,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中,也提供如電子、鋼鐵、化工、快速消費品等供應鏈減碳方式。本文先選定鋼鐵業(製造業前四大排放之一,歐盟碳邊境稅首批課徵對象)、化工(石化產業相關)及電子業(對台灣GDP貢獻極大且碳排放量大)說明企業減碳現況及策略。

一、鋼鐵業

鋼鐵業目前佔全球7~9%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為歐盟碳邊境稅首批課徵對象,許多企業已公布其減碳路徑,加入淨零行列。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宣布在2030年,其碳排量相較2018年將減低25%;美國第一大的紐克鋼鐵公司(Nucor)則宣布2030年將較2015年減少35%碳排;其他如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 Steel)、台灣中鋼也都公布各自的2050年淨零路徑圖,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鋼鐵業主要減碳策略包含將原本使用的高爐,改成較環保的電弧爐式製程,可望降低約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儘可能地減少鋼材使用,或透過回收再利用,以循環經濟方式提高材料效率,另使用再生能源也是主要手段。多數鋼鐵業仍續投資開發關鍵低碳排技術,如使用綠氫生產還原鐵(DRI),以及研究碳捕捉、碳封存技術,邁向碳淨零。

二、化工業

化工業佔全球工業碳排放量18%,身為許多產業上游,若從源頭提供低碳材料,可進一步帶動整個產業鏈實踐低碳承諾。與鋼鐵業相似,許多國際化工企業除宣布2050年淨零碳外,也公布中期目標。全球第一大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承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相較2018年將降低25%的;陶氏 (Dow) 宣布2030年碳排與 2020 年的基線相比將減少15%;英力士 (INEOS)則承諾2025年每公斤產品的排放量將減少 10%,並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化工業主要減碳策略包含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發展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之新製程技術或是運用再生熱能技術、使用生質原料取代化石原料、改進既有工廠製程,將副產品回收轉化以減少排放等。與鋼鐵業相同,化工業也積極投資碳捕捉、碳封存技術,進一步減少無可避免的碳排放量。

三、電子業

電子業佔全球碳排放約2%左右,而在台灣,電子業碳排佔比為10.9%。由於電子業碳排來源以電力為主,因此若要進一步減低碳排,將外購電力轉換為綠電是最佳可行方式(可降低約35%碳排)。然而,目前台灣每年綠電提升比率有限,電子業要在短時間內大幅透過綠電來降低碳排並不容易。因此,從企業自身可掌握的製程改善,提升原料利用效率,可能是自主性更高的方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研究,透過製程效率提升,可降低約20%左右的碳排。以半導體業台積電為例,透過替換高溫室潛勢氣體、製程氣體用量最佳化、安裝製程尾氣處理設備等方式減少碳排;而聯電更是早在2006年就認知到需要處理含氟氣體的問題,進而啟動一連串式的試驗找出新的製程氣體,兩家半導體龍頭企業為業界立下成功示範。

綜觀以上三個製造業別,皆有高耗能、高碳排特性,雖細節及重點項目不同,但採用再生能源、循環再利用材料、開發減碳製程或優化製程皆為主要採取方式。不過企業在擬定策略前,仍需通盤瞭解企業本身碳排放量,再利用統計結果擬定最佳策略,以在全球化供應鏈中,擘劃最適切減碳藍圖,提高企業競爭力。

議題精選-ESG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