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組織改造大砍商用 手機虧損20年為何不動如山?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Event

華碩組織改造大砍商用 手機虧損20年為何不動如山?

  • 陳玉娟台北

連2季虧損的華碩近日傳出將啟動組織改造,不過規模並不大,主要是以PC、手機為主的系統事業群進行整併,較令外界意外的是,此波的人力調整並非鎖定成立至今未見獲利的手機部門,而是2019年成軍的商用部門。

華碩系統事業群的組織調整

據了解,華碩由於人力過度擴編、開案質與量失準、加上未能吃到疫情帶來的遠距工作、教學大餅,Chromebook出貨表現為同業最差,所設定的政府與教育標案幾乎未能達標,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與許先越決定重新整頓。

最新消息傳出,此波人力調整可能上看千人,選擇內轉的員工可能擔心當年遭冷凍事件重演,讓入列優離名單人數增加,重整消息曝光後,華碩希望一次解決近年人力過度擴編問題。

若排除近年礦潮帶來繪圖卡暴利外,華碩近10年來營運表現並不突出。看似穩健的華碩,自2015年起出現衰退跡象,不得不找回創辦人之一徐世昌、聘任前英特爾(Intel)業務行銷事業群副總裁趙允明擔任營運長,甚至暫緩接班大計,希望穩定軍心,但成效有限。

2017年上半再因業績不如預期,華碩全面進行組織改革,主要調整為將系統部門明確劃分為電競電腦事業群(Gaming BU),由張仰光負責;行動運算產品事業群(Mobile BU),由張凱舜掌舵;以及許先越負責電腦事業群(PC BU)。

華碩近年營運指標觀察

2018年底,執行長沈振來辭職,另設共同執行長制度,推動手機策略轉型以及AIoT新事業計畫。

至於最新傳出的組織調整,規模與影響遠不及歷年整頓。板卡、顯示器及伺服器為主的開放平台(OP)事業群並未更動,主要調整的是系統部門,電競電腦與電腦合併,由張仰光負責。

而手機、商用團隊則仍各自獨立運作,由張凱舜掌舵。不過,商用部門員工將進行全面縮編,華碩罕見開出較往年豐厚的優離方案,另也提供內轉選擇,預計15日召開會議定案。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此波部門調整,出乎預期主角是商用團隊,而不是跨入手機戰場20年,迄今仍未見獲利的手機業務。

面對商用PC市場需求穩定成長,華碩2019年決定全力衝刺商用戰場,除中國、台灣市場外,更進一步搶進東南亞,由SMB先切入外,也全力爭搶Chromebook商用標案,2022年商用團隊更立下比整體NB目標還要高的成長目標。

但人力不斷擴編的商用團隊,不僅標案少之又少,Chromebook更是NB對手群中出貨量最低的,2021年出貨約250萬~260萬台,2022年則腰斬至115萬~120萬台。庫存更是去化緩慢,加上天馬行空的開案模式,終讓許先越、胡書賓動手開鍘。

然為何手機事業持續虧損,華碩仍打死不退?據了解,華碩內部分析長遠營運目標,苦心經營20年的手機事業雖未有亮眼成績,但手上專利也累積不少,未來不論是科技產品持續推進創新,或集團遇上專利訴訟戰,相關專利都是護體利器,手機也是連結各項產品應用的關鍵裝置。

據供應鏈透露,華碩手機事業近年調整後,嚴控成本且開案精準,虧損逐年收斂,甚至傳出已出現單季小幅獲利,對華碩來說,只要手機不虧就必須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此次部門調整也再度讓低調的六年級生張仰光與張凱舜又曝光,二人皆有強大技術實力背景。張仰光過去以平板開發為主,再接手電競產品,胡書賓對其期望甚高。

張凱舜為前執行長沈振來極力培養的管理人才,擁有主機板、手機、NB研發能力,同時在成本管控、供應鏈管理上也不斷強化。

華碩最新傳出的組織調整,規模與影響遠不及歷年整頓。李建樑攝(資料照)

華碩最新傳出的組織調整,規模與影響遠不及歷年整頓。李建樑攝(資料照)

 
責任編輯:朱原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