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逆全球化致台積優勢收斂 拜登護航英特爾在地優勢
因疫情停辦3年的台積電運動會,14日恢復舉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致詞時特別強調:「自己不是主持人介紹的貴賓,而是自己人,每年的運動會都是一整年最愉快的一天。」
張忠謀指出,2019年在運動會上就曾預告,台積電已成為世界地緣政治策略家的兵家必爭之地,過去4年已印證了他的話,台積電以後的競爭環境,絕對不會比過去幾年輕鬆。
張忠謀表示,全球化在半導體領域已沒有了,自由貿易也沒有了,最重要的還是國家安全,每個國家都很擔心,也使得台積電成為大家都需要的公司。
台積電與同業的競爭仍持續中,然而,有競爭者卻利用地緣政治趨勢下的優勢,就是沒有全球化、沒有自由貿易的情勢下,想來打敗台積電,台積電未來的挑戰會比過去幾年更為激烈嚴峻。
張忠謀看好日星建置半導體製造產業鏈,台灣20~30年後競爭環境未必更有利
會後張忠謀也接受媒體聯訪,針對歐、美、日與東南亞多國皆全力重建半導體本土製造供應鏈,誰會成功?
他表示,確實多國都想建置製造供應鏈,當中,日本是較理想的地方,尤其是九州,在水、電與土地等皆有優勢,而工作文化也相當好,新加坡也適合,但缺點就是地方太小,水電也不具優勢。
台灣方面,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等情勢的演變,他相信20~30年後,台灣半導體製造環境,不會像現在這麼有利。
至於美國方面,他表示接下來會在麻省理工學院,發表關於晶片產業的演講,將會提到1955~1972年,美國半導體製造環境,其實跟台灣今天一樣好,但之後就有所改變。
雖然美國失去很大一部分半導體製造優勢,但也全面升級至不需要高資本支出,且累積高技術的晶片設計產業實力,賺進很多錢,例如NVIDIA、蘋果(Apple),到現在的微軟(Microsoft)、Google等都在投入晶片設計。
未來半導體重鎮也許是印度、越南,Who knows?
張忠謀示警逆全球化致台積電優勢收斂,拜登護航英特爾在地優勢不在技術超越
另與同業競況部分,張忠謀也說,台積電的優勢很多,其一就是與客戶、供應商共組「大聯盟」,也建置整合開放創新平台(OIP),累積匯集許多智慧財產供客戶使用,這是競爭者難以複製並超越台積電的關鍵。
還有台積電就是做越多、成本降低越多,同時拉升研發實力,進一步來看,就是藉由生產經驗的累積與規模擴大,驅動成本下降,快速取得市場領先優勢。
不過,近年國家安全至上與逆全球化趨勢擴大,也讓台積電的優勢也在收斂中。
對於英特爾(Intel)的競爭威脅,張忠謀則認為,部分美國客戶若在成本不增加情況下,在美國下單生產,與在台灣製造的晶片並無差異,何樂而不為,這就是英特爾的在地優勢。
但目前英特爾的新廠都還沒建好,因此這情況不成立。英特爾擁有本土優勢,並非是在美國具有建廠經驗,因為台積電現在建的廠比英特爾先進多了。
事實上,英特爾自總統拜登上任後,就受到美國政府大力幫助,執行長Pat Gelsinger於2021、2022年在拜登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就坐在第一夫人所坐的貴賓席。
拜登在揭示力挺半導體「美國製造」,將拿回全球主導權時,就特別向在場所有人介紹Pat Gelsinger。
此舉也代表著英特爾是「美國製造」的代表,以此來看,英特爾若有好的服務、技術、良率與代工價格,就可能具有威脅,但張忠謀對此並不擔心,因為他不認為這些前提都會發生。
張忠謀直言以巴開戰對英特爾影響不大,晶圓廠曝險或感同身受台灣風險論
張忠謀也表示,當他向美國人敘述台灣工程師半夜接到電話,收到設備錯誤訊息時的反應,會立即起床回公司解決問題,而另一半也習以為常的平淡反應小故事時,所得到的反應是「竟然還有這種事...」此種反應,其實代表著兩地工作文化的顯著差異。
另被問及Pat Gelsinger過去多次提及台灣不是安全的地方,但近日英特爾卻先面臨了以巴衝突風險,對英特爾有何提醒與建議?
張忠謀則幽默地說:「我絕對不會提醒英特爾。」而張忠謀也直言,以巴開戰對英特爾的影響並不大。
對於台積電近年全球佈局,張忠謀也以美國Wafertech為例。他表示,台積電1995年在美國興建首座晶圓廠,當時是其夢想,但因工作文化等諸多問題,未料美麗夢想變成惡夢,但現在台積電已經跟28年前不同,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都大幅精進,現在已有更好的準備,20多年前的夢想可望實現。
張忠謀曝黃仁勳原擬參加台積電運動會,18日來台鴻海科技日會面未定
張忠謀於1998年出版自傳上冊,預計下冊會在2024年上半推出。對於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於18日來台參加鴻海科技日,張忠謀則透露,原本有邀請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參加台積電運動會,但與NVIDIA的以色列AI大會撞期,未料以巴開戰,NVIDIA也取消大會,下周是否會見面則未確定。
另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運動會上致詞表示,回顧過去一年,台積電面對許多逆風下,仍有許多重要進展,如3奈米順利進入大量生產,2奈米也依進度發展,將在新竹和高雄廠區生產,在美國與日本的建廠,更帶領走出台積電的舒適圈。
面對各地風土民情差異,這些新的學習曲線是成長必經道路,面對未來要勇敢跨出去,要正面看待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另外,台積電也依循往例發放紅包,按到職日與職等,每人可拿到1.6萬元獎金,按基層員工約5萬人估算,共發出逾8億元。
責任編輯:梁燕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