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手心 觸控向大尺寸應用尋找商機 智慧應用 影音
新思
參數科技

跨出手心 觸控向大尺寸應用尋找商機

  • DIGITIMES企劃

2011~2018年全球觸控市場預估。DisplaySearch
2011~2018年全球觸控市場預估。DisplaySearch

觸控螢幕是近年來全球電子市場中成長最耀眼的一個區塊,2011至2018年的平均產量及營收年成長率預估分別可達15.4%及16.3%,並預估2013年全球觸控螢幕營收可達214億美元,2018年更將達到319億美元。在平板已100%採用觸控螢幕、手機搭載率也達95%之際,觸控技術正在加速延伸應用觸角,朝筆電、All-in-one PC和其他領域進軍。

自Apple推出首支iPhone以來,手機和平板一直是觸控面板的主要市場。2012年僅手機和平板電腦便占據整體觸控面板出貨量的85.9%,預估今年將進一步成長到86.3%,顯見觸控體驗已經深植於大多數的使用者心中,成為消費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這種體驗將隨著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進一步延伸,在全面攻佔手機和平板後,觸控面板的下一個擴張對象正是連結相同使用族群的筆記型電腦。

2012~2016年筆電觸控面板出貨及滲透率(百萬部)。NPD DisplaySearch

2012~2016年筆電觸控面板出貨及滲透率(百萬部)。NPD DisplaySearch

平板市場板圖變化,低價平板推動更多業者進入市場(HHI: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資料來源:IHS iSuppli

平板市場板圖變化,低價平板推動更多業者進入市場(HHI: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資料來源:IHS iSuppli

大尺寸前哨站:筆電

2012下半年,微軟(Microsoft)推出Windows 8,希望以觸控功能為筆記型電腦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更多OEM/ODM廠商則希望能藉由觸控筆電以及結合筆電?平板功能的變形筆電搶佔市場,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筆電的工作性能和平板娛樂性能的需求。然而,大多數廠商的夢想都在2012下半年遭遇了強大瓶頸──觸控筆電在推出之際並未獲得市場好評,主因在於售價昂貴,且消費者對傳統筆電外形加上觸控功能的操作體驗接受度並不高,因而初期觸控筆電的發展並不被看好。

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隨著微軟開始調整部份作業系統授權費用讓觸控筆電售價逐步下滑,加上英特爾(Intel)及時推出Haswell平台強調支援觸控功能,刺激觸控型Ultrabook的發展,讓觸控筆電市場奠定了初期的發展基礎,也讓業界人士開始看好平板之外的大尺寸應用在未來能為觸控市場帶來的新機遇。

DisplaySearch預估,2012年觸控技術在整體筆電市場的滲透率有希望達到18%,而隨著觸控筆記本的逐步推廣,2013年觸控筆電用的觸控面板出貨量可望佔整體出貨量的2.3%,成為觸控面板的第三大需求市場。此外,筆電的大尺寸也將對觸控面板出貨量帶來積極影響,預估2013年筆電用觸控面板將佔據整體出貨面積的11.9%。

事實上,以出貨量而言,觸控筆電出貨量至今仍然非常小量。分析機構IHS iSuppli統計,2012年全球觸控筆電出貨量僅有460萬部,但隨著使用者對Win 8介面接受度日增,業界對觸控筆電的未來發展相當看好。Displaybank統計資料顯示,僅2013年第一季觸控筆電出貨量已達457萬部,較前一季的301萬部成長51.8%;另一方面,由於英特爾憑藉處理器優勢力推低成本機種情況,預估2013年的觸控筆電市場將達2,400萬部,年成長率超過400%,因而使2013年成為觸控筆電能否崛起的轉折點,而這也關係到未來觸控技術能否順利跨越手機和平板等掌中應用,朝大尺寸應用進軍。

推動觸控筆電起飛的一大關鍵因素在於成本。2012年,13.3吋和14吋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的成本約在60~80美元之間,而用於All-in-one PC的23吋觸控面板成本更高達120美元上,這是Win 8問世初期觸控筆電和PC乏人問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到了2013年,IHS iSuppli指出,低階觸控面板的成本已降至35美元,減少幾近50%的觸控面板成本讓製造商得以開發出價格能被市場接受的觸控筆電。

從微軟到英特爾,以及電子產業的眾多製造商都寄望觸控技術為PC市場注入新一波發展活力。自去年中起跳入觸控領域大力推動的英特爾便寄望觸控能在筆電中發揮有別於平板娛樂的功能,創造出更多嶄新需求,今年該公司推出的Haswell處理器便是特別針對觸控筆電所設計。在微軟和英特爾投入後所形成的強大驅動力道下,整個筆電市場已經快速往觸控方向發展,IHS預估2016年以前觸控筆電可望佔整體筆電出貨量的四分之一,達到7,800萬部。

另一方面,觸控技術本身的技術提升也將加速大尺寸應用的接納速度。首先是多點觸控,在變形筆電、All-in-one PC機程上,目前都已經支援十指以上甚至多點同時觸控。功耗問題也不斷改良,英特爾資深觸控技術專家Geoff Walker指出,在觸控顯示的整體功耗中,觸控所佔的比例非常小(<3%),但在未來幾年內,這個數字還可望再下降到1.5%。

筆電 or 平板?

對消費者而言,平板電腦的特性在某種程度上與筆電是重疊的,這也是英特爾對Haswell寄予厚望之處──希望藉由Ultrabook整合平板電腦的可攜特性,加上筆電性能及觸控介面,縮小平板和筆電間的差距,進而為觸控筆電開啟更廣闊的市場。

隨著觸控技術在筆電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筆電和平板走向融合的態勢也逐漸顯露。過去這兩種產品之所以壁壘分明,是由於它們的外形差異甚大,訴求娛樂的使用者可以不需要鍵盤,但以工作為主的用戶群卻不能失去鍵盤和筆電的高處理性能。因而現在平板和筆電都各自朝著融合的方向進化,如微軟的Surface便採取了彈性化設計,未來這種既是平板也是筆電的產品勢必日益增加,無論是帶有外掛或虛擬鍵盤的平板,或是新一代可變形筆電,勢必都將搭載觸控螢幕。雖然截至目前觸控筆電前景仍然未明,但DisplaySearch預估,在可預見的未來,當筆電觸控滲透率達50%以上後,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將真正邁向融合之路。

低價平板風潮來襲

除了朝大尺寸發展,另一個觸控業者競逐的關鍵點就是愈來愈熱門的低價平板。在高階手機和平板市場趨於飽和之際,低價平板正在崛起,成為觸控供應商的新戰場。事實上,低價平板大戰自一年多前便已開打,亞馬遜(Amazon)和聯想(Lenovo)早在2011下半年便分別推出199美元的7吋低價平板,隨後Google的199美元Nexus 7在2012年中問世;接下來平板霸主蘋果(Apple)也在2012年10月推出7吋的iPad mini,正式宣告低價平板進入戰國時代。

在所有的電子產品中,面板尺寸愈大,所占成本比重就愈高。平板電腦的觸控螢幕約占其成本的3~4成,因此在推出低價平板之際,製造商勢必要先解決面板成本問題,才能因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而低價平板趨勢,也將自今年起在觸控產業鏈中掀起新一波更強烈的競爭態勢。

從過去兩年來平板市場變化來看,雖然蘋果至今仍穩坐平板一哥寶座,但剩餘的市場卻有愈來愈多的競爭者加入,白牌平板占有率也在緩慢提升之中。這些變化長期將對觸控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在觸控產業發展之初,業者分工相當明確,如最初的iPhone產業鏈由宸鴻供應觸控模組,萊寶高供應觸控感測器,富士康則將它們與面板、保護玻璃組裝而成。

但隨著產業競爭加劇,今天的觸控模組廠商和感測器供應商都不斷向彼此領域延伸觸角。DisplaySearch分析,為了達到更好的成本掌控,觸控模組廠宸鴻已自行生產觸控感測器,使得萊寶高一度面臨沉重的營運壓力,並逐步增加觸控模組產能,以吸收消化前段產能。

同樣,ITO供應商長信科技也曾以3代線為宸鴻提供11.6吋筆記型用觸控感測器。但在宸鴻及達虹開始規劃新線投資後,長信科技也宣佈收購觸控模組業者德普特光電,打造一體化的觸控方案供貨能力。另外,大陸的歐菲光也自今年起陸續增加觸控感測器和模組產能,並加強在ITO、保護玻璃和TFT液晶面板方面的佈局;而保護玻璃廠商藍思及伯恩則開始佈局OGS產能。

這些產業動態都宣告著2013下半年起觸控產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業者的整合速度愈來愈快,並將進一步加快新興觸控技術的導入速度。例如JDI的4.7吋In-cell產品已應用在華為Ascend P6旗航艦機種上;Innolux on-cell (TOD)產品亦已導入酷派智慧手機中。大陸業者天馬微電子和京東方的on-cell產品也可能下半年起導入大陸本地品牌。另外,友達、Innolux的SSG(Strengthen Sensor Glass)低成本方案及BOE六代線OGS規劃,也將加劇筆電觸控面板市場的競爭。

2012年,iPhone 5採用In-cell技術全面拉高了觸控技術的規格門檻,2013年觸控筆電和低價平板則為觸控市場開啟了朝中大尺寸發展的良好契機,連續兩年的大幅度轉折,讓觸控產業鏈的融合加速進行。目前在運算消費市場中,觸控技術已經前進到20吋以上的All-in-one PC;另一方面,針對更廣大的大尺寸商用化市場,觸控技術早已行之有年,如ATM或自動販售亭等。未來包括數位看板在內,商用市場採用更多先進觸控螢幕的趨勢將逐漸成形,從運算、消費到商用市場,終端多元化應用對觸控技術的選擇都將牽動供應鏈廠商的佈局,未來幾年內觸控市場都將展現出熱鬧而又複雜的競爭態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