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管理 讓電力用在刀口上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ST Microsite

智慧化管理 讓電力用在刀口上

  • DIGITIMES企劃

前言:能源短缺造成全球電力吃緊,各地的電費節節高升,為解決此一問題,智慧電網成為近年當紅議題。智慧電網顛覆傳統電網單向、不透明的作法,讓各類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可以併網連結,而散居各處的用電設備也被納入智慧電網架構中,所有的用電資訊將透明化、可視化,讓電力管理更具智慧。

內文: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耗量占整體消耗量的50%,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單位,也是最需智慧管理用電的產業。一般來說,廠區耗電設備種類繁多,其中以空調系統所占比重最高,約為整體耗電量50%~60%,因此,工廠節能應從用電量最大的設備,也就是空調系統開始,成效才會最顯著。

智慧用電管理須依照用電裝置的導入流程,逐步建立階段性目標。

智慧用電管理須依照用電裝置的導入流程,逐步建立階段性目標。

精準控制空調  節能不只有一套

廠區空調系統大多根據最高使用量來設計,一般是設定在夏天外氣溫度最高、廠內工作人員最多、生產線產能最大的時候,但根據過往資料顯示,一年365天裡,很少有機會遇到這種最高標準的情況,甚至根本不會發生。

這也使得絕大多數冰水主機都在低負載的狀態下運轉,這種運轉模式不只可能降低機器壽命,更會造成無謂的電力浪費;再加上每部主機的性能不一,運轉時間愈久,性能差異愈大,電能浪費也就更多。尤其電子廠這種大型空調用戶,其空調負荷冷凍噸數大都破萬,主機數量多、容量又大,無謂的電力消耗也就更多,如果能做好節能控制,讓冰水主機維持最佳運轉效率,自然也就減少電力支出成本。

傳統工廠是透過PLC進行空調控制,整合感測器及變頻器進行控制,通常會使用的感測器有外氣溫度、外氣含值、流量等三項。感測器將感測數值上傳至PLC進行運算,再驅動變頻器運作,由變頻器去控制馬達運轉效率。由於PLC只單純具備控制功能,必須整合人機介面,才能提供管理者瀏覽各項資訊。

為提升空調控制系統的用電效率,必須整合PLC與HMI,以達節省系統空間與降低建置成本目標。另外就系統整合面來看,早期控制器、變頻器、及馬達三者間走硬體整合的模式,透過實體拉線讓三者可以互相傳遞資料,如今隨著網路技術成熟,三者倘若改走通訊整合模式,將能省去佈線作業,惟前提條件是必須支援開放式通訊協定,而Micro Box具備支援乙太網路通訊協定的特性,可以有效簡化系統整合作業,比起傳統PLC具備更高的擴充彈性。

空調控制器的種類相當多,在建築自動化領域裡,最常見的就是數位邏輯控制器(Digital Logic Controller;DDC),不過DDC的控制精準度與整合能力不比嵌入式電腦或PLC。

導入空調節能控制系統  效益大幅提升

先就控制精準度來看,建築空調系統當機並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影響,最多只是造成大樓內工作者的抱怨及不舒服感受,但工廠空調系統當機就會影響生產進度,損失可能以新台幣百萬元或千萬元為單位,所以工廠對於控制器的穩定性及精準度要求相當高,這是工廠採用PLC控制空調系統的第一個原因。

至於第二個原因則是考量到控制器的整合能力。工廠的驅動設備與控制系統未必是同一個廠牌,這意味著其所採用的通訊協定也都不同,而DDC通常都走封閉式通訊協定,不易整合不同廠牌的驅動設備,而嵌入式電腦整合能力較高,即便與驅動設備使用不同協定,也可以透過序列式通訊埠整合,達到空調節能控制目的。

工廠在導入空調節能控制系統後,將有三點效益:

1.降低用電量:平均而言,冰水系統用電量可以節省9.5%~28%,這得視各工廠情況而定,有些工廠原本就已經有節能措施,例如:定期保養冰水系統、加裝變頻器等,使用節能控制系統的效益就會比較不明顯。

2.節省電費支出:用電度數下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節省電費支出。UPS大廠伊頓飛瑞曾比較過兩個規模差異不大的廠房,在廠房面積、作業員數量、冰水主機數量、及產能都相近的情況下,導入節能空調控制系統前後的電費差異高達新台幣800萬元,當然這個數字也是因工廠而異,並沒有絕對標準。

3.調整契約容量:以往企業總認為超約罰款是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在跟台電簽訂契約容量時,通常會設定在最高用量,但真正做法應該是設定在平約值。

雖然節能對企業、對社會都有幫助,但昂貴建置成本常會令企業裏足不前,尤其經歷金融風暴衝擊後,企業對於投資的態度轉趨於保守,連帶讓系統整合商在推動節能控制系統上變得較為辛苦。

因此採用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營運模式,由系統整合商提供硬體設備,企業不必負擔建置成本,待節能控制系統發揮效益後再來付款。

ESCO的具體做法是,SI廠商必須每月驗證節能效益,首先比較空調系統處於一般模式及節能模式的耗電量,透過用電量差異來計算電費,此即為企業導入空調控制系統的節能成效,之後再根據節能效益收取一定的比例做為收入,當總收入達到原先設定的金額時,客戶就不必再付款。

舉例來說,在一般模式下,某甲工廠空調系統的電費支出為100萬元,節能模式下為80萬元,兩者相減得出節能效益為20萬元,假若最初設定的收款比例為節能效益的10%,總金額為100萬元,那麼某甲工廠要支付的金額就是20萬元x10%=2萬元,當付出總額達到100萬元後,某甲工廠就可以不必再付款,也同時取得空調節能控制系統的所有權。

對系統整合商而言,ESCO模式雖然可以吸引客戶,但自身卻得揹負龐大的資金壓力,惟有加快成本回收速度、才能減輕資金壓力,因此,在選擇控制器時最好以高效能產品為主,控制器效能愈好、節能效益愈顯著、成本回收速度就愈快。

從需求面出發  方能打造最適化系統

不過不管選擇哪種控制器或系統,系統整合商都必須謹記,智慧電力管理系統必須從使用者需求層面出發,從需求端出發,才可看出各階層電力使用者遇到的困境,進而發展出相關解決方案。

就目前來看,各階層電力使用者中,最常遇到的困境,包括在建置期間的資本投入、持續營運的開銷及能源成本、環境議題的能源需求短缺,以及系統裝置連結性與保全等問題,這些都要從最直接接觸的使用者需求面,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以現在全球各國競相投入的智慧電錶為例,傳統的電表,分為機械式與電子式兩種,機械式多用於家戶端,而電子式則在高壓範圍的工廠端領域為主;不論是電子或機械式,傳統的電表多為單向傳輸,也就是將用電的資訊記錄起來,給電力公司做為計費的基準,說是資訊,其實也就是用電量而已,但智慧電網的興起,從智慧電表的變化中,的確可以清楚的看出端倪。

在傳統電力系統架構下,遊戲規則基本上是電力公司說了算,尤其在台灣,繳付的用電費用,通通都在一個封閉的公式中;但智慧電表卻不一樣,智慧電表可以讓使用者「看到」電力是如何被使用。

智慧電表的三個特徵,就是「可以看到」、「可以量測」,更「可以互動」。與傳統電網單向的輸送電力不同,透過智慧電表,可以將無形的電力轉化成有形的介面,當然,因為資訊的透明化,爭議也將會愈來愈多,這對用電習慣將造成衝擊,但也是必要之痛,因為唯有透過電力數據的擷取與監控,才有可能制定出完善的用電策略,電力管理也才能智慧化。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