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仁態度翻轉:跟印度談比較實在 台廠半導體供應鏈:仍須評估慎入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DTechforum

黃崇仁態度翻轉:跟印度談比較實在 台廠半導體供應鏈:仍須評估慎入

  • 陳玉娟台北

力積電黃崇仁表示,已派人至印度協助,塔塔董事長更安排與印度總理莫迪見面。李建樑攝
力積電黃崇仁表示,已派人至印度協助,塔塔董事長更安排與印度總理莫迪見面。李建樑攝

力積電因與日本金融業者SBI控股(SBI Holdings)在日建廠破局,雙方各執一詞而引發關注,SBI會長北尾吉孝公開指稱力積電沒有誠信,引發半導體業界關注,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22日親自上陣滅火。

但話鋒一轉,黃崇仁也將重點轉向與印度最大企業塔塔集團的合作建廠案,大讚這項合作的協商進展十分順利,並已經完成簽約,對於印度發展半導體產業鏈的態度也反轉,由保守突變為樂觀。

半導體業者則表示,力積電在日本建廠合作案告吹在預期中,而能否協助印度成功建廠且營運,變數仍相當大。
 

主張SBI破局,錯不在力積電

力積電近年陸續宣布在日本攜手SBI建廠,接著與塔塔電子於印度的合作案也正式上路。然如預期,力積電與SBI合作破局,雙方各說各話,直指都是對方的錯,為此,黃崇仁親自上陣清楚交代合作案原委,主要是三大問題。

首先是日本政府要求力積電擔保可能只有少數或沒有股權的新廠連續10年量產,致使力積電有違反台灣證交法的風險;二則是SBI無法提出可行的新廠籌資、行銷等營運計畫給力積電進行投資評估,因此決定停止評估這項合作案;三則是通膨壓力拉升,日本建廠成本比台灣高出數倍。

黃崇仁也相當直白表示,力積電立場簡單,你要建廠,力積電願意教,可提供技轉讓你營運,剩下就是SBI的問題,但日本政府要力積電連帶要承擔責任,這已不是力積電的誠信問題,絕對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承擔10年營運。「我很惋惜無法在日本建廠,但日本政府態度強硬,也只好放棄了。」

看好與印度塔塔集團合作建廠

而解釋清楚與SBI分手的來龍脈後,黃崇仁進一步說明與印度最大企業塔塔集團旗下塔塔微電子的合作建廠案。黃崇仁表示,此合作案完全依照FAB IP的策略來執行,力積電沒有參與新廠投資,僅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並技術移轉,並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在未來3~4年分期收取服務、授權費,預計金額將達新台幣逾200億元。

黃崇仁指出,塔塔微電子有5萬名員工,並為蘋果生產手機,也是印度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公司,其策略就是要建立完整的電子產業鏈。負責建構半導體事業的主管大多是來自美國英特爾等專業公司的印度海歸派,再加上印度政府的高額補貼政策,這項合作的協商進展十分順利,並已經完成簽約。

黃崇仁特別強調:「跟印度談是比較實在啦。」印度政府想建置上下游完整供應鏈,但就缺了上游的半導體12吋晶圓廠,所以很想建置補強,印度政府叫我挑合作夥伴,我就挑了塔塔集團,月產能5萬片的新廠建置投資案達110億美元,印度政府就補助了70億~80億美元,與日本政府、SBI的態度完全不同。

力積電已派人至印度協助,塔塔董事長更安排與印度總理莫迪見面,總理也催促且大力協助建廠,力積電預估3~4年後就有新台幣逾200億元收益分階段落袋。

黃崇仁態度翻轉關鍵

不過,對比過去1年來,黃崇仁對於在印度建廠的態度有些差異。2023年初時,黃崇仁首度表態已與印度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將由印度政府出資,助其設立晶圓廠,但半年後說法則轉趨保守,直言建置晶圓廠沒那麼簡單,印度在半導體領域從零開始,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規劃。

而2024年3月說法再度反轉,宣布將協助塔塔微電子興建全印度首座12吋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內動工,力積電不參與營運,僅協助建廠與IP技轉。

黃崇仁當時也透露,台半導體業者對於在印度設廠的疑慮相當多,大廠不可能去,但印度希望是規模較大的業者能去,力積電最終決定會去印度也是總統蔡英文所委託,希望力積電能成為台商布局印度的前哨站。

半導體業者對此則認為,力積電僅幫忙印度蓋廠,如果不是總統請託也不會去,力積電並非完全自願且看好在印度設立12吋廠,甚至是合資也不願意,顯見印度發展半導體的難度有多高。

半導體業者認為,確實印度市場被喻為是下個中國,擁有人口紅利、廣大土地,軟體設計業也相當發達,當地政府也積極投資且展開補助計畫,但欲發展高技術與資本門檻的半導體產業鏈,差距仍相當大,進一步來看,半導體晶圓廠與供應鏈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建置整合。

台廠供應鏈:印度仍需花10年時間

儘管近年前往印度投資的半導體業者不少,但皆非大規模投資,如Murugappa集團旗下子公司CG Power and Industrial Solutions找上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泰國的Stars Microelectronics組隊,共同投資9.2億美元設立封測廠,與塔塔晶圓廠相鄰。

但能支撐長約的訂單那裡來?印度本身並無知名且具訂單規模的IC設計業者,相關製程與封測技術是否到位都不明,也就是印度市場大,連下游的電子製造業都需要時間磨合,技術層級更高且投資金額如黑洞的半導體產業恐不太適合。

而現在成熟製程產能過剩,格羅方德(GF)、聯電或是世界先進營運也相當辛苦,先進製程更不用說是台積電獨大,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英特爾(Intel)苦陷進退兩難谷底,半導體供應鏈前進印度須評估慎入。

印度光是水、電與網路等基礎建設就是巨大難關,大型晶圓廠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停電、缺水,晶圓破片所帶來的損失甚鉅,再加上建廠到營運長達數年的過程中,政府政策與司法公正性、財務金融體系透明及社會治安不佳、種姓制度續存,印度欲成為半導體大國,恐怕需要10年以上時間。

印度科技人才優秀眾所皆知,如黃崇仁所說微軟、Google與美光(Micron)等大廠執行長皆來自印度,科技業界就說:「印度出口的最佳商品就是CEO。」而此背景或也是推動美光決定在印度建廠的關鍵,新廠2025年開始營運,總投資超過27.5億美元。

但半導體業者認為,全球大缺半導體人才,相關知識與經驗養成更是困難,如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所言,人才是1個國家社會幾十年發展下來的結果, 培養1個半導體的工程師,從學生到入職訓練至少要花8年以上時間,印度從現在開始投入半導體產業教育,呼喚全球各地印度半導體人才歸國,但也只是個人,而非長年團隊建置,印度的半導體自主願景,挑戰甚鉅。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