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到外精準掌握庫存狀況 完善庫存管理的多種IT工具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1120
member

從內到外精準掌握庫存狀況 完善庫存管理的多種IT工具

前言:從友尚及宇瞻科技2家公司進行倉庫管理的IT建置可以發現,製造業庫存管理涉及的資訊系統非常多元,企業應該在複雜的資訊系統上,選擇最適當的IT系統架構。

為使製造業的庫存管理趨於完善,必須顧及多個環節,包括應用於倉庫內部的IT技術、整合分據點的IT系統,及串連供應鏈環節的IT資訊應用。

e化供應鏈生產運籌模式

e化供應鏈生產運籌模式

內部倉庫管理與分據點倉庫資訊整合

用於倉庫內部管理的資訊應用有幾種選擇,通常可採取在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上,自行開發1個應用程式,作為倉庫管理所用,也可以獨立於ERP之外,另外建構1套完整的倉庫管理系統(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s;WMS)。

有了e化系統,企業可進一步邁向M化,M化系統整合業者行動智慧執行長金少康指出,M化倉儲管理系統,主要是使用PDA掃描產品條碼,然後透過無線或離線方式,將產品資訊直接整合到企業後端資料庫,完成入庫、出貨、盤點等倉儲作業。

此外,由於多數製造業都有分據點,通常也會有多個倉庫分布於不同地區,所以,整合不同據點的倉庫資訊也成為IT工作之一,不管企業是在ERP系統上開發應用程式,或是另外建構WMS系統管理倉庫,只要不同據點的e化系統使用同一套資料庫,就能整合管理不同據點的倉庫資料。

至於倉庫內部的資訊應用方面,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是1項新選擇,例如台灣某大LCD製造業者,已經正式將RFID使用在倉庫管理上,另外也有許多製造業者正在思考RFID應用於倉庫的可能性。正隆公司RFID測試中心主任劉穎昌表示,利用RFID可以加速進?出貨作業,如果倉庫的每一個櫥櫃都安裝RFID讀取器,甚至可隨時隨地進行盤點作業,精確且快速的掌握倉庫之庫存資訊。

SCM系統或B2Bi平台 加速供應鏈物流作業

管理企業內部倉庫的複雜度不高,但是串聯製造業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資訊應用則較為複雜。一般來說,願意進行IT投資的企業,可能會耗資建置供應鏈管理系統(SCM),不過,要成功建置供應鏈管理系統,供應商、製造商及通路商都必須有高度的配合意願,否則導入失敗的可能性相當高,據了解,台灣某家筆記型電腦品牌業者,就是因為難以掌握供應商的配合度,以致SCM導入效果不彰。

對原物料供應商而言,要與多家製造廠進行系統連結,所需耗費的時間及成本不菲,因此意願通常不高。為了提高客戶服務,規模較大的原物料供應商則會採取B2Bi平台,與製造業者進行資料交換,甚至為了配合不同需求客戶,同時有多套平台可與不同客戶連結。

製造廠當然希望可以快速整合供應商資訊,以達到即時生產與降低庫存水位的目標,不過,要成功建置供應鏈系統,製造業者必須積極培育與教育上游供應商,例如,豐田汽車的產品發展流程,就與供應商緊密整合,但是,由傑佛瑞‧萊克對多數製造業的觀察發現,很少有製造業者可以像豐田那樣,與供應商之間有那麼緊密的關係。

由於供應商及製造業者皆難以建構完整的供應鏈系統,因此出現許多供應鏈平台整合業者,包括億科國際與運籌網通等公司,億科國際總經理游進華表示,以該公司的客戶威達電為例,透過網路協同服務平台,使威達電可與外包廠、包材供應商、機構件供應商、線材供應商、電子零件製造商、IC通路商等供應鏈環節的每一夥伴快速聯繫,進而達成彈性生產、準時達交率等目標,當然能使其有效管理供應鏈環節的庫存管理作業。

運籌網通總經理彭麗蓁則指出,製造業者要串連上、中、下游供應鏈環節,光是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整合就非常困難,更遑論還有許多人事方面的問題,而這正是運籌網通利用網路協同平台,協助製造業串連供應鏈資訊的大好機會。彭麗蓁認為,製造業要做好庫存管理,必須從提高達交率及良好的訂單預測著手,而供應鏈協同平台是達成上述2個目標的可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