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訊元素 桃園航空城邁向智慧化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整合資訊元素 桃園航空城邁向智慧化

交通部 部長 葉匡時
交通部 部長 葉匡時

回顧過去的30年,國際航空產業可謂成長迅速;假設以1979年的全球航空貨運量作為基準點,則2011年實績相較於此一基準點,已足足增長6倍之多。在此前提下,交通部長葉匡時認為機場確實重要,連帶的,桃園航空城也十分重要。

桃園航空城規劃係於2008年提出,此後陸續推動8項先期計畫,為航空城發展奠立扎實基礎;而這8項計畫,含括了遷移軍用基地、經營體制轉換(成立桃園機場公司負責營運)、法制作業完備、提升旅運容量、改善聯外交通、新闢軌道服務、高鐵站區配套,以及地方開發準備。

葉匡時指出,桃園航空城的發展構想,是以桃園機場為引擎,不僅強化機場貨運服務,並提供多元化服務,其將匯聚國際商貿、醫療、物流運籌、金融、通信、科技、研發、遊憩、休閒、生活之產業與機能,帶動機場及週邊土地與產業的繁榮發展,至於終極目標,即是成為現代化多功能的航空都會城。

桃園機場的既有用地為1,173公頃,將用以擴建第一航廈,以及興建第三航廈,至於面積達745公頃的擴建用地,未來將發展第三跑道、新客貨運站、新維修區與自貿港區,其中目前佔地45公頃的遠雄自貿港區,今後將擴大至200公頃,並轉型為經濟自由示範區。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航空城內除了1,173公頃現有機場面積外,交通部、桃園縣政府亦分別辦理1,459公頃與1,774公頃的區段徵收,合計面積為3,233公頃,預計拆遷規模達9,000戶、2.67萬人。葉匡時指出,此乃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區段徵收案,可謂北台灣絕無僅有的發展契機,將運用最新的智慧網路概念予以設計。

為配合桃園國際機場的開發,將帶動週邊產業發展,進而達成良性循環,強化核心機場的多元競爭力。桃園航空城主要的計畫項目,分別是取得527公頃產業專用區(倉儲、物流、航空相關產業、商務、會展及辦公服務);取得98公頃商業區與548公頃住宅區;取得12公頃車站專用區;取得589公頃公共設施用地。該計畫初期投入成本達新台幣1,231億元,後續可望達財務平衡。

葉匡時強調,桃園航空城的發展定位,係以全球競爭角度,透過前瞻、永續發展理念與策略,結合產業、運輸、消費、居住等複合機能,建構機場與捷運共生之「領航空港,綠色永續健康城」。而在規劃策略方面,主要是為了減緩未來氣候變遷的影響及對都市之衝擊,所以將配合行政院「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的指導原則,以生態城市發展理念,期作為生態、永續、產業發展均得兼具之新興市鎮。

為了推動桃園航空城建設計畫,行政院也特別成立了專案小組,由副院長擔任召集人,轄下共有「都市計畫及用地取得」、「開發建設」及「產業規劃及招商」等3個功能分組。

葉匡時表示,為促進機場發展與台灣經濟成長,不僅需提升機場本身的基礎機能(主要指第一層:機場專用區),更應一併擴充機場週邊地區的非航空機能(包括第二層:機場園區、第三層:航空城暨附近地區)。至於機場園區產業的招商規劃構想,則以提升活用機場之機能為重點,採取FTZ之加值物流營運模式,舉凡半成品進口加工再出口、產業檢測認證與維修、國際物流中繼站、業務流程委外接單BPO,及高附加價值農產品精緻栽培國際競標等項目,都是可行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航空城可望引進的產業機能,一舉涵蓋了製造物流、農業推廣、國際交流、觀光、生活居住、商業及業務研發等多元項目。

除了這些產業機能的到位,桃園航空城還隱含了幾個重大意涵。首先是「海空雙港聯運」,因台北港與桃園國際機場相距23公里,僅約20分鐘車程,有利於交互運用海運成本優勢、空運省時迅速特性,徹底發揮海空聯運的潛力,此外還有桃園機場與松山機場聯袂形成的「空運雙港」,以及基隆港、台北港的「海運雙港」,在在都能發揮加乘效果。

桃園航空城的另一重大意涵,則是「智慧城市」。葉匡時強調,桃園航空城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具有重要戰略角色,今後將發展成為Intelligent City,提供便利及高效率的生活環境為首要目標,並以產業鏈概念規劃配置產業專用區,發揮產業群聚效應,藉此吸引人力及商業資本投資開發,繼而提升台灣競爭力及產業之升級轉型。

值得一提的,為建構智慧航空城,桃園航空城將以機場專用區及自由貿易港區,為主要驅動區域,利用智慧化資訊元素,整合數位基礎設施與資訊服務,從而以「創造快捷環境,實現與自然環境共存的生態空間」為目標,營造成為以市民為中心之綠色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