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造到智造 製造業導入e化刻不容緩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Event

從製造到智造 製造業導入e化刻不容緩

  • DIGITIMES企劃

全球產業環境與市場需求的快速變遷,中低階產品的製造業,已由新興國家主導,中高階產品領域也仍被美、日、韓等國所掌握,過去一度依靠中國大陸扮演「世界工廠」角色,而持續維持競爭力的台灣製造業,也因為中國大陸節節升高的生產成本,而必須重新檢視現有的產品製造、生產管理與營運方針,思考除了朝向製造服務、研發創新之路邁進外,還必須透過雲端、物聯網等新興的智慧聯網技術,推動所謂的「智慧製造」,持續改善產業的營運體質。

因應創新轉型 製造管理需要全新思維

DIGITIMES主辦的「製造業E化論壇」,已於8月15日假台北六福皇宮盛大舉辦。主辦單位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建全副院長、日月光營運及客戶資訊處林晉耀處長、以及三陽工業研發技術中心邱穎峰協理...等產研專家發表專題演講。

DIGITIMES主辦的「製造業E化論壇」,已於8月15日假台北六福皇宮盛大舉辦。主辦單位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建全副院長、日月光營運及客戶資訊處林晉耀處長、以及三陽工業研發技術中心邱穎峰協理...等產研專家發表專題演講。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著實不少,廠商首先要守住核心競爭力,避免太多角化的經營以及過度的財務槓桿操作,其次是分散出口市場。但更重要的是,要設法從「代工、量產」轉向「創新、品牌、材料、應用、跨領域」,並藉由開拓新市場、策略聯盟來強化升級轉型力量。

王健全認為,台灣製造業除可加強發展利基ICT、利基生技外,亦可針對自行車、工具機、文創等「產業規格主導」之標的多加著墨。企業必須要有專注的目標,貼近並掌握客戶需求,並以「價值導向」為主要訴求,而非一味迷戀過往的成本撙節或效率提高等導向,並強調產品、流程及服務的多元創新,以「ICT+商業模式」建立優勢。

但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專任教授葉繼豪指出,企業常會出現所謂的「創新流程」困境,包括無法探知客戶與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努力創新數月之久,才驚覺過去早已做過高相似度的研發案;難以掌握創新研發專案的重點-「關鍵品質特性(CTQ)」;即使加班救火改善、始終無法滿足品質需求;本想賺大錢、出貨時卻慘賠;不知如何進行主要問題分析與衝突矛盾偵測,難以抓到創新機會點。

為了有效突破前述困境,葉繼豪提出「精實創新研發」,以「創新必須叫好又叫座」、「創新商機辨識-好創新商機在哪兒?」、「創新DNA-好創新團隊夥伴在哪兒?」、「創新組合管理-創新必須挑經減肥審慎搭配」,及「預先植入前端預防的創新五階段」等五大面向為核心,建立全新的創新管理流程,打造台灣服務型製造業策略。

行動化趨勢影響製造管理e化腳步

面對這股全新的創新趨勢,行動應用管理平台變得相當重要。遠傳電信資深經理邱建華指出,隨著蘋果(Apple)推出iPhone,大幅加速了智慧行動裝置的普及速度,使得「www化」開始轉變為「行動化」,2013年行動工作者的數量,足足佔了全球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企業導入行動App,顯然勢在必行。

如生產線管理者過去若想要在第一時間,為生產線上數百或數千名人員宣布重大事項時,難度相當之高,只因產業人員並未時時隨身攜帶電腦,但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只要搭配行動佈告欄推播訊息,即可讓原本滯礙難行的事,瞬間變得輕而易舉。當然,行動佈告欄不僅可被用於生產線,還可運用在企業內部的任何部門。

除了訊息的推送外,企業亦可借助行動App滿足多元化應用需求。比方說,因應現今的新社群時代,人資管理部門即可從善如流,透過行動社群來發揮關懷員工、意見交流等功效;以往企業意欲培訓員工,或針對經銷商進行展示,總得大費周章籌備時間、場地,並列印大量教材或DM紙本,如今搭配文件、影音及行動裝置等元素,即可輕易打破種種限制。

但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雖然讓多數企業都已意識到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重要性,也亟思援引適當解決方案,來滿足BYOD環境建置需求,但F5 Networks台灣區技術經理林志斌認為,意欲打造BYOD,必須一併就網路架構設計加以考慮,尤其對於製造業來說,與外部供應商、協力夥伴之間,經常會有協同作業需求,企業必須知道存取IT資源者是誰,然後根據他的角色,適才適所地賦予正確權限、給予不同資源,才能有效地推展BYOD應用。

林志斌強調,企業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BYOD環境,先決條件就是簡化單一簽入(SSO)流程,藉由安全、簡化、自動登入等簡單步驟,並針對不同應用情境,強化使用者登入的安全等級,讓企業IT整體架構趨於簡潔單純,才能讓使用者易於分享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VDI)資源。

簡化流程與彈性服務是營運轉型關鍵

事實上,回顧過去的數十年,聯合通商顧問服務發展處協理楊雅琦強調,從大型主機(Mainframe)時代MRP所對應的「強調行銷管理」開始,始終都是由IT改變環境,再促成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

楊雅琦表示,隨著供應鏈管理需求的不斷轉折,如今的製造業生產及服務流程,已從過去的「產推動銷、產滿足銷、產連動銷」,轉變為「產連銷、銷連產」的嶄新格局,從需求規劃、供應規劃、模擬連動影響、應變計畫(行銷?供應?採購)、回應需求,皆需環環緊扣,如此才能形塑需求導向供應鏈的三大核心價值-銷產連動、即時協同、搶佔商機,繼而在前端需求變動時,馬上就能看到訂單預測、預計庫存的連動變化,此外在產銷協調有異常時,隨手即得所有相關資料,以加速決策進行。

為了有效達到前述需求,恩柏科(Epicor)軟體商業方案經理王立人認為,關鍵就在於資訊共享,也就是必須力求通識度的提升,要做到這一步,則需援引服務導向架構(SOA)技術,建立新一代ERP,使企業可隨時、隨地、靈活的運用資訊。

對製造業而言,新一代的ERP技術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就是隱含了「精實生產」技術與概念,可提供減省浪費的相關資訊;王立人解釋,所謂的浪費,包括了因搬運、庫存、動作、等待、不良、加工,乃至於製造過多或過早而形成的耗損,解決了這些浪費,才能真正促使企業持續改善。

因此製造業要想一關接著一關闖關成功,確保每道關卡之正確無誤,就必須有所覺醒,不能只滿足客戶的基本要求,而必須超越客戶的期望,要達到此一要件,勢必要讓自己轉型成為製造服務業。

日月光高雄廠營運及客戶資訊處處長林晉耀指出,要想轉型成為成功的製造服務業,先決條件就是瞭解客戶,究竟屬於品牌廠商、組裝廠商、整合元件製造商、元件設計商或元件代工製造商當中的何種類別,此外亦須瞭解客戶是否為市場領導者、或是技術領導者,才能面對不同壓力,適時反應在其B2B協同作業環境的建構內容,提供彈性服務。

研發社群與智財管理是升級力量來源

想要瞭解客戶,並提早掌握客戶需求,企業勢必得具備市場企劃與調查能力,產品企劃與協同設計方有未來。三陽工業研發技術中心協理邱穎峰指出,三陽工業的S-Mart新產品開發商業模式,就是先分析全球市場趨勢,並結合設計端、供應鏈端與所有的消費者端,以平台為概念來開發新車種。

S-Mart商業模式的關鍵點,在於S-Mart料件的模組化開發,與供應鏈業者協同設計。邱穎峰指出,不限制下游供應商做專屬型設計,可以讓供應鏈更壯大,更有全球競爭力。

但面對需要更快速提升產能、更短的開發週期和即時上市時間的競爭環境,產品的多變性和複雜性所增加的管理成本,嘉航科技(Jet Soft)工程技術副總經理陳威宏認為,製造業還必須設法針對全球化的供應鏈做好管理,提高企業營運效率,以合理成本實現量產品品質一次到位,改善產品開發流程,包括該產品所需的製造流程和工具開發,以最佳化、平行化方式去執行製造業務流程,就變得相當重要。

陳威宏指出,製造業應設法從前端結合企業PLM,建立量產工具的關聯性,自動化NC流程、整合入企業系統,工程變更到製造變更的電子化管理、整合製造數據管理,建立從eBOM到mBOM的關聯性,佈署數位流程計畫、動態產生製造文件,IP智財安全維護並符合分散式協同開發的製造業e化架構。

但如此一來,製造業e化架構的管理,也可能變得更加複雜,企業資訊入口網站也就變得相當重要。華苓科技(FlowRing)核心產品部資深經理林文元指出,企業資訊入口網站應該要讓公司許多已建置的AP,擁有統一的入口操作界面與單一登錄窗口(Single Sign On,SSO),還能因應不同組織架構,而有不同的權限設定,才能幫助管理者減輕管理負擔。

此外,這些AP應該要能搭配EIP及配合企業流程的精進,進入線上簽核階段,並且順利的整合於EIP提供的API界面下,才是了解整個企業骨架精髓、順利部署建置EIP的成敗關鍵。

從製造升級為智造 方能迎接挑戰

當前台灣製造業,顯然已經不能再憑藉加速產品研發、提升製程品質等作為競爭力要素。業者若欲達成從「製造」升級為「智造」的目標,同時兼顧生產成本、製造品質與服務效率,著眼於「流程簡化、彈性服務、研發設計」三大目標,配合更多的推動策略、解決方案與執行經驗,才能正面迎接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