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服務科技化 創造台灣競爭力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國際物流服務科技化 創造台灣競爭力

  • DIGITIMES企劃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 陳秘順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 陳秘順

網際網路出現後,許多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都強調聯網,再搭配感知或感測技術,進行智慧化應用。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陳秘順指出,前述趨勢也已成為政府部門的政策推動議題,成為各種智慧服務的推動方向。

以國際物流政策方向為例,政府要同時要考慮兩個面向:國際化及科技化。陳秘順指出,從世界銀行在2012年公布的國際物流績效指標(LPI)可以看出,台灣雖然在總排名方面較2011年提升一名,進步到第19名,但在貨況追蹤方面,反而是退步的,也因此成為台灣能能持續提升國際物流競爭力的關鍵。

陳秘順認為,企業供應鏈的優化,需要搭配外部夥伴的支持,考量重點則端視業者扮演的角色而定。如物流服務主要是操作層次,包括單一或少數機能的服務,或是執行顧客全部或大部分物流活動,同時以資訊與知識來加值服務,運籌服務則是要做好規劃層次,提供整整合服務。

若進一步分析國際物流議題與科技化服務需求,陳秘順指出,國際物流服務需要考慮交期(效率)、成本及品質,透過科技化服務,可以有助於商品履歷管理、保鮮控管、品質追蹤及資源整合服務。

為了有效落實國際物流科技化的策略,陳秘順表示,政府將透過應用雲端資訊平台,建立全程監控管理機制,提供物流業多元高階雲端服務,並導入先進物流設備,發展長效輕量的保鮮容器,降低整體運輸成本,並結合RFID、感測元件發展物流辨識與追蹤技術,進而發展發展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創造差異化優勢,以滿足不同業者的需求。

在國際物流科技化的發展範疇方面,主要是要建立城市、城際及跨岸的集運配體系,提供商品全程品質管理與調度服務,確保消費者安全。目前推展的情況,可以分為四段,舉凡商品集結、港區集運、跨岸保鮮、城際保鮮儲備,以及城區通路配銷,都需要從不同的硬體技術到ICT解決方案,進而發展到服務設計,以創造更大的商機。

陳秘順以兩岸冷鏈物流服務為例指出,中國大陸食品報廢近5,000億/年,是台灣食品產值的十倍,中國大陸冷鏈問題嚴重可見一班,也成為台灣冷鏈物流服務的商機所在。

陳秘順指出,兩岸冷鏈物流合作,希望能發展出國際品牌及大規模高階系統能力,除了透過輔建港區物流據點,推動兩岸綠色通道的兩岸流通模式外,另一種方式,就是建立智慧物流網點,以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以冷鏈物流的的科技化解決方案為例,除了透過冷鏈物流雲端平台,提供決策支援、跨國履歷追蹤、運輸全程監控、商品效期等管理工具外,在硬體方面,則是建構多溫共配運輸服務。陳秘順指出,冷鏈物流的品質控管,相當重視溫度控制,但如果全部用低溫車,就談不上節能,若能讓車輛用隔間的方式,實現多溫共配運輸服務,更能做好品質管控。

兩岸推動冷鏈物流以來效益卓著,2012至2013年間,除了已促成兩岸合作意向書34份,啟動合作22案,投資與採購(規劃、建置)金額約新台幣14.6億元。

智慧物流也是目前方興未艾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發展重點。陳秘順表示,政府將會以現行自貿港區(六海一空)「境內關外」為核心,透過前店後廠委外加工模式,結合鄰近園區同步推動,在北、中、南地區自然形成聚落,希望能建立最佳物流方案及創新關務機制,打造亞太加值物流中心。

以京揚國際的自行車產業全球運籌服務計畫為例,透過建立台中自由貿易港區零組件重整加工與存貨融資加值服務,就成功壓縮供貨時間,從120天壓縮到3天,業者不需要備貨,只要利用京揚國際的運籌服務即可。

至於建新國際的國際工業原料加工服務機能推動計畫,則是建立多國來料加工暨轉運發貨能力,不但大幅縮短其銅土交期至2~3星期,也增加轉口銅土量量達13.15萬噸/年,總值約84億元,帶動整體相關物流業者服務營收近1億元。

裕隆行國際則是透過發貨中心的角色來調節,成果包括協助發電機製造業者以台灣商標重新進入非洲市場,提高產業營收1.7億元,並協助醫材製造業者以台灣為生產及檢測部門,縮短工期,爭取訂單。

陳秘順指出,以科技化創新國際物流服務模式,串接與整合台灣產業的技術及服務,形成產、儲、運、銷的產業生態圈,將可提升台灣業者服務競爭力,擴大國際化布局,擴展海外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