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CAM軟體 促使CNC加工效率躍升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優質CAM軟體 促使CNC加工效率躍升

  • DIGITIMES企劃

製造業若能採用具備高速切削性能的優勢CAM軟體,並與高速加工機與刀具、CAD系統有效整合,將有助於縮短製程、大幅提升產品表面品質。Mastercam
製造業若能採用具備高速切削性能的優勢CAM軟體,並與高速加工機與刀具、CAD系統有效整合,將有助於縮短製程、大幅提升產品表面品質。Mastercam

製造業所推動的概念設計,並非意在展現自我聰明才智,其終極目標必然在於生產;因此以從事數值控制加工的企業而論,對於電腦輔助製造(CAM)軟體的倚重程度,不見得

環顧數值控制加工,箇中最至為關鍵的環節,無非就是零件的加工品質、生產效率,凡此種種,皆需仰賴好的CAM軟體予以實現;由此可見,不論對於運輸工具或各類型機械製造商,對於選用CAM軟體的正確與否,著實影響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CAD技術的普及發展,已為設計工程師提供一種先進的設計手段,不管針對設計組件的重用、設計版本的控制、標準組件的自動產生、設計是否合乎實際規則之檢驗、裝配件的自動設計,一直至工程檔案的輸出,都可藉由電腦輔助而妥善執行。只不過,一些傳統的加工技術或工具,不見得能順應設計技術之長足發展,此時即需借助CAM填補此一缺口,遂使得此類軟體,逐漸成為電腦輔助技術應用的另一個熱點。

至於企業如何選擇最適合己用的CAM軟體?根據多數業者的共識,在CAM軟體中,可以適切滿足前處理與後處理等基本功能的產品,種類並不算少,各類產品均有不同特性與訴求,然而意欲擇優選用,萬變不離其宗,大致不脫一個共通程序,先是釐清企業產品的發展方向,再來釐清現階段數值控制加工所需解決的問題,接著預測未來發展所需解決的問題,分析所需CAM軟體的功能特性、並確立加工技術決策,對比不同CAM軟體的執行效能,終至選定最合適的CAM軟體。

釐清實際需求 有助遴選適當標的

綜上所述,在思索CAM軟體導入標的過程中,有些關鍵因素,絕對值得企業詳加考量。首先即是釐清自身需求。伴隨市場迅速發展與變遷,已導致製造商的生產模式,逐步趨向少量多樣化,且新舊產品的更替速度也日益增加,因而可以肯定,基於加工中心機的CAM軟體需求,必然愈趨迫切;但可惜的是,若干企業在選擇採購標的之際,往往未將自身實際需求列為優先順位,反而備受供應商宣傳或誘導之影響,從而滋生干擾,最終選擇了不符合需求的系統。

正確的做法是,在評估CAM軟體之前,務必要將自身需求想得清楚透徹,包括當下企業所面臨的加工難題、期望系統協助如何解決、企業未來發展方針,乃至於針對未來問題的解決之道,都足以影響CAM軟體的實施規模與佈建標的;以銑削加工為例,當前多數企業所執行的加工模式,往往僅涉及三軸同動,即便因應未來發展,可能觸及四軸同動需求,但憑藉三軸同動也未嘗不能有效滿足,但若干企業最後卻選用支援五軸同動的高階產品,明顯逾越當下甚至未來需求,徒增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著實值得商榷。

其次的要務,則是仔細剖析與比較不同CAM軟體的功能。綜觀市面上的CAM軟體,多用於關鍵零組件或模具類、工具類產品的數值控制程式編寫,通常需要區分為幾個不同層面,分別加以檢視,其中之一便是「前處理」,其重點在於依據加工零件的結構特徵,輔以刀具選擇、進給量等技術參數決策,以及加工過程的刀具軌跡資訊檔案型態,一併予以綜合判斷,考量的關鍵因素包括了資料輸入介面、走刀行切的方式,乃至於研判軟體是否具備刀桿干涉檢查、過切保護、加工過程的數值模擬等輔助性功能。

針對資料輸入介面,儘管不少CAM軟體本身提供造型系統機能,便於加工工程師直接進行零件設計,待設計完成後再執行數控程式編寫,但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設計工程師經常採用不同的造型系統,此時即需透過CAM軟體讀取CAD設計成果,並以此設計模型為基礎,執行分析及數控程式編寫等工作;在此前提下,企業實有必要確認CAM軟體所擅長支援的資料格式,甚至挑選幾個較具指標性的零件,實地進行測試,以驗證能否正確無誤讀取特定CAD資料。

此外,為維繫機械加工品質,企業亦須詳加檢視CAM軟體可支援之走刀型態。就一般銑削加工而論,若是單純的往復式走刀,對於平面輪廓加工的品質,理應不成問題,然而一旦指向曲面輪廓,此時則需沿著輪廓線採取環形走刀行切,由此可見,即便針對單一零件,即可能因應不同部位而施以不同切削模式,端視CAM軟體能否妥善支援。

CAM軟體非孤島 宜以長遠應用為依歸

除了前處理外,關於「後處理」,亦有諸多評估要件;何謂後處理?即是讀取前處理程序所產生的刀具軌跡及切削參數,從中擷取相關加工資訊,然後根據特定數值控制機床的特性及對應之NC格式,執行必要的分析、判斷與處理,最終產出該數值控制機床可以辨識的數控加工程式。由於不同的機床或加工中心機,對於同一加工程序,產生的代碼格式不盡相同,此時便考驗CAM軟體能否辨別箇中歧異,因應不同機床或加工中心機,精確地執行後處理任務。

時至今日,CAM後處理技術,已是機械製造業甚為倚重的一環,因此多數CAM軟體廠商,都已針對市面上較為常見數值控制機床,預先提供相對應的POST後處理模組,至於其他相對罕見的機床,也開放提供讓用戶自行定義的機制,甚至若干CAM軟體,還採取了頗為直觀親和的問答模式,一步步指引用戶定義特殊的後處理功能,所以那怕是再複雜的需求,都可在不失便利的前提下加以滿足。

當然,除了前處理與後處理外,尚有其餘基本要素,務求加以釐清。比方說,操作的便利性、以及系統介面的友善性,便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放眼市場,部分CAM軟體的功能堪稱強大齊全,但礙於操作程序太過複雜,介面的可視性又不高,因而夾帶較高的學習門檻,對於半生不熟的使用者,初次進入猶如走迷宮,遲遲無法得心應手,難免對使用效率多所折損,企業要選用此類軟體前,務必三思而後行。

不可否認,CAM軟體廠商也深知用戶愈來愈講究操作便利性,因此在強調「設計功能強大」之餘,通常也會一併標榜「易學易用」、「加工效率最大化」等親和特質,看來似乎每套軟體都簡單易用,至於實際內容是否真是如此,企業唯有親身體驗,才能下定論。

另一方面,不少製造商為求節約成本,在幾經考慮下,最終都決定採購價位較低的產品,如此做法,固然不失合理性,但未必是最佳抉擇。

主要是因為,CAM軟體絕非一座孤島,而需連同CAD/CAE系統,一併組成製造業者的產品設計、優化、製造、交付及支援中樞,重要性不言可喻;所以企業與其唯價格是問,倒不如著眼於更長遠先進的應用需求,慎選優質CAM軟體供應商,不僅向其購得良好的商品,也連帶購進良善的技術支援、售後服務,甚至援引該廠商可長可遠的技術發展Roadmap,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布局而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