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技術全面導入 長照服務走向多元化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遠距技術全面導入 長照服務走向多元化

  • 陳婉潔台北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

資通訊技術讓遠距醫療得以落實,也將成為長照系統的基石。透過多元的技術整合,長照將可因應被照護者的需求,設計出更多貼身服務模式。

智慧醫療議題近年來在全球持續加溫,原因除了包括多數國家對高醫療品質的需求外,資通訊(ICT)技術與醫療系統的大量整合更是主因。ICT技術的導入,不但有效降低了醫療成本,更讓系統效益大幅提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指出,這兩年各國陸續啟動的長照,其系統更是奠基在ICT技術上,尤其是通訊技術,更是長照服務可以落實的關鍵因素。

對於長照系統的建置,李友專坦白指出,其關鍵點就在於成本計算,各類型人、物都必須編列大量預算,尤其醫療人員與器材,其薪資與購置成本均十分高昂,而過去人力親為到家服務的醫護方式,所花費的路途時間往往與看診人數不成比例,因此醫療院所的成本支出難以負擔,而遠距資通訊技術被應用至長照領域後,不但解決了路程問題,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長照醫療服務模式。

李友專指出,資通訊技術應用至長照的醫護模式主要可分為D2P、D2D、D2D2P等3種:D2P(Doctor to Patient)為醫師與病患的溝通,透過多元的資通訊模式,D2P醫療照護的時間也變得更彈性,即時溝通不再成為唯一方式,例如每日的例行性回報或非緊急性的問題詢問,只要先在線上留言,醫護人員有時間再回覆即可;緊急事件則會另設呼叫機制即時通知處理。此作法讓醫病雙方的時間運用更有彈性,傳訊方式也不再僅止於語音,包括文字、圖片、影片等,都將成為長照系統的一部分。

而D2D(Doctor to Doctor)是指醫師與醫師之間訊息交換。李友專指出,這種模式在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例如美國醫療院所會將病患的X光片檔案,傳送到印度經專業認證的檢驗機構進行判讀,檢驗機構再將判讀結果傳回美國醫院,用此方式減少美國當地醫師的單一例行工作時間,把時間與精力集中在更具專業的分析診療。至於 D2D2P(Doctor to Doctor to Patient)則為大型醫院為地區醫師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地區醫師再依此為病患診療;另外也可延伸出D2N2P(Doctor to Nurse to Patient):醫師交辦護理師對患者的醫護方式。長照系統的建置,讓醫院或長照機構可因應被照護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適合服務模式。

此外李友專也舉了過去前往蒙古看診的案例,他指出蒙古的地域遼闊,多數遊牧民族聚集之處都相當偏遠,各地雖有村醫院,但是人力物力都相當有限,若是病情無法緩解,通常必須遠赴數千公里外的大城市醫院。為了改善此問題,當地醫療機構導入遠距醫療系統,透過資通訊方式提供當地村醫院諮詢服務。導入前,村醫院的轉診率高達12.2%,導入後則降至3.1%,成效相當明顯。李友專指出,遠距技術在長照的應用,除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幅下降的成本也將促使醫療更普及,落實居家照護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