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循環經濟有成 日月光高雄廠讓環保與經濟並行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Event

投入循環經濟有成 日月光高雄廠讓環保與經濟並行

  • DIGITIMES企劃

日月光高雄廠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指出,要讓循環經濟成形,規模與效益量化是企業投入的重要誘因。
日月光高雄廠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指出,要讓循環經濟成形,規模與效益量化是企業投入的重要誘因。

作為全球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近年來全力推動循環經濟,目前在高雄楠梓工業區1園區與2園區總計20個廠區,光是廢棄物回收率,每年屢創新高,從2015年的55%、2016年的62%,到2017年已達到63%,日月光高雄廠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指出,永續發展是該公司的重要經營理念,高雄廠已設有永續發展委員會,持續推動各廠區改善專案,並訂定短中期目標,定期追蹤達成狀況並檢視績效。

對於循環經濟,除了大面向的地球環境保護考量外,在營運面,周光春坦言這也是科技業在經營時必走之路,由於稀有金屬在半導體、LCD面板、消費性產品等科技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根據統計,在20年內,多數稀有金屬將會停產,也因此,強化節能意識、讓研發更具未來性,就成為科技業面對地球礦產枯竭困境時,必須嚴正思考的課題。

而除了理念的推廣之外,周光春認為實際的方案落實更是關鍵,他以半導體封裝的模塑料(molding compound)為例指出,半導體的封裝模塑料膠餅在壓製成模後必然會產生邊料,過去邊料大都只能成為廢棄物,因此廠區產量越大,所廢棄的邊料也就越多,作為全球最大的封裝廠,日月光楠梓加工區1個月就會產生80公噸的邊料。

以往邊料的廢棄處理大多是先以高溫燃燒,燃燒後會產生80%左右的二氧化矽(SiO2),已成為純沙的二氧化矽無法再被燃燒,因此必須掩埋處理。但對橡膠業來說,二氧化矽在部分應用像是球鞋、輪胎中是必要原料,加入後可以提升抓地力,因此台灣每年都必須進口大約1萬噸此一原料,現在日月光則將二氧化矽轉售給台灣橡膠業者,雖然僅有200噸,但是背後的意義卻是少了過去的掩埋動作,讓過去的廢料可以重新進入另一個產品製程體系被循環利用,成為另一種有經濟效益的原料。

不管是對日月光或橡膠業者來說,200噸二氧化矽對於雙方的營收影響都不大,但是周光春指出,此一動作意義在於證明了循環經濟的可行性,其可行性包括:1.技術可行;2.有商業需求;3.具備經濟效益。這三個可行性對企業與研發人員帶來啟發,將相同模式延展到其他領域,在產品的設計與製程階段中,加入未來回收再利用的設計想法與做法。

周光春再以有機溶劑為例,半導體製程中必須以此去除感光模,製程完成後,這些被使用過的有機溶劑,過去也是被當成廢棄物燃燒處理,因此現在半導體產業也在思考,能否將之純化後再利用?目前日月光則是嘗試用觸媒將其中的有機分子,分解為氫氣與甲烷,這兩種氣體的用途相當廣泛,發電就是其一,工廠內部若有設備或相關機制,即可自用節省電費,若無法自行處理,也可有其他處置方式。他指出,以觸媒分解有機溶劑在技術面已經可行,目前正在評估經濟效益。

效益是啟動循環經濟的必要動力

從日月光的做法可以看出,要讓循環經濟落實在實務面,技術與經濟效益會是兩大重點,而其中經濟效益往往取決於規模。周光春進一步指出,規模小但有高附加價值,例如從PCB或廢棄手機中提煉貴金屬,市場上都早有相關產業,因此要讓附加價值不高者產生經濟效益,就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規模,而半導體的封裝業就相當可行,尤其是產值名列全球前茅的台灣。

因此台灣封測業者在2017年1月之前就成立了「台灣永續供應協會」,以非商業競爭、跨企業合作為前提,聚焦在廢棄物處理、工安、環保等議題,交流技術與概念,並推動、制定相關標準,近期就制定了「永續材料標準化資訊」,在原物料供應商的安全資料表中,除了原先規定的16大項內容外,還加入包裝材料、有毒物揭露等,作為之後廢棄物處理依據,將供應鏈也納入生態圈中,如此一來其規模才能有效擴大,循環經濟也才得以成立。

在日月光、華泰、力成...等大廠的帶領下,台灣的封測產業啟動了循環經濟之路,不過周光春坦言,台灣整體科技產業對此的危機意識仍不高。他進一步指出,半導體產業對稀土的用量相當高,隨著全球稀土量的減少,大國開始管制出口,若不能讓現有的原物料重複使用,企業的經營將會越來越艱困,不過現在全球原物料價格仍然持平,壓力尚未浮現,另外要讓原物料處理、轉換,也需要不同領域的技術,這些問題都必須一一克服,循環經濟才有望被業者重視。

因此周光春直言,企業要開始著手推動循環經濟,經濟規模的量化仍是必要動力,當規模形成、收益開始可被量化後,人才與資金才會開始注入,技術也才會開始著手研發;對企業來說,收益的初始量化會是廢棄物處理費用的減少到消失,後期才會是轉換為具有經濟效益的可用之物,而要達到此一願景,前提仍是經濟規模,唯有具備足夠規模,讓經濟效益浮現,企業才會願意投入,循環經濟也方能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