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軟硬授權關鍵差異 尋求最省錢的IT採購方案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優立測

掌握軟硬授權關鍵差異 尋求最省錢的IT採購方案

  • 曹乙帆台北

前言:對企業而言,伺服器與桌上型?筆記型電腦上安裝的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最常遇到的就是軟體授權問題。相較於數量及變動性相對較小的伺服器,端點電腦的軟體授權問題顯得格外複雜,事實上,隨著多核心處理器及虛擬化技術興起,伺服器的授權模式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也更加複雜。至於IT硬體設備的授權,雖然比較簡單明瞭,不過在特定功能及後續更新服務授權上,仍有所差異,企業唯有釐清並掌握其中關鍵,才可做出最省錢並符合應用需求的選擇。

針對端點電腦作業系統的授權問題,以往企業多半喜歡採用價廉物美、隨電腦硬體搭售的OEM隨機版作業系統,如此即可避免作業系統授權費所帶來的高昂採購成本。不過,採用OEM隨機版的授權方式,卻存在許多問題,首先,隨電腦搭售的,多半僅限作業系統,當然,也有一些電腦會附上隨機版防毒軟體,至於攸關企業生產力的微軟(Microsoft) Office應用軟體,則不在搭售範圍,企業必須另行採購。

微軟各類型軟體授權比較表

微軟各類型軟體授權比較表

甲骨文處理器核心因數換算表

甲骨文處理器核心因數換算表

IBM處理器核心PVU值換算表

IBM處理器核心PVU值換算表

主流資料庫授權費成本比較

主流資料庫授權費成本比較

微軟各軟體授權有差異 開源軟體最省錢

一般常見的解決方案多半視企業實際電腦數而定,以電腦數量不多的中小企業來說,或許多買幾套零售盒裝版Office即可解決;但如果電腦數量較多,買盒裝版絕對划不來,這時採用企業大量授權版是比較省錢的作法,因此,OEM隨機版作業系統加上盒裝版或大量授權版Office,成為當前企業最常見的PC採購搭配模式。

不過,OEM隨機版系統存在1個隱藏性的風險,那就是該系統只適用於所跟隨的電腦,換句話說,一旦電腦故障或主機板等核心元件損毀,該OEM作業系統隨即宣告失效,無法另行改裝到其他電腦上。使用者接下來只有2條路可走,一是再買1台隨附OEM系統的電腦,不然,就得另購零售版作業系統,企業可比較兩者哪一個比較划算(別忘了後者還要加上硬體故障的維修及材料費用)。另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採購OEM系統電腦時,必須先詢問清楚,在保固期間若發生主機板故障,除了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外,是否也會一併解決新系統授權問題。

據微軟方面表示,如果企業軟體授權需求在5台電腦以內,那麼,盒裝版及OEM隨機版是比較適合的選擇,其中又以前者最方便,同時也具備可將授權轉移到其他電腦上的好處;至於隨機版,雖然最便宜,但是卻無法轉移授權。

除了OEM隨機版及零售版外,目前微軟針對其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亦提供Open Value及Open Business大量授權版2種較經濟實惠的授權模式,如果企業需要軟體授權的電腦數量超過5台,採用Open Value及Open Business大量授權版較符合經濟效益,因為這2種模式皆具備軟體授權永久屬於企業、授權可轉換到不同電腦上、可轉換軟體語系,同時可享受低於盒裝版之折扣優惠等優點。

Open Value及Open Business版的最低購買量皆為5套,但使用者可選購不同軟體,湊足5套即可。至於兩者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合約採3年1期,還可3年分期付款,由於直接內含SA軟體保證,因此可於授權期間無限升級軟體版本;後者合約則採2年1期制,企業用戶必須另外加購SA軟體保證,才可享受軟體版本升級之服務。

再就Windows Server之用戶端存取授權(Client Access License;CAL)來說,一般企業購買標準版Windows Server時,基本即包含5個CAL授權,企業可依實際同時登錄伺服器之最高上線人數,加買適當數量的CAL授權。其中CAL又分成為依伺服器計價(Per Server Licensing)與依用戶端計價(Per Seat Licensing)2種類型,前者以CPU插槽數計價,一開始的花費就很驚人,但可連線人數不限,使用人數眾多的企業環境較划算;至於後者,則依實際同時連線伺服器的人數來計費,企業可依人數的增長,漸近添加CAL授權數,因此一開始的花費較少,適用於多台伺服器環境。

如果不想支付過高的軟體授權費,企業可採用完全免費的開源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例如在Linux作業系統上安裝MySQL資料庫,完全免費,堪稱最省錢的方案;也可以在必須付費的伺服器系統上,安裝完全免費的微軟MSDE來架設資料庫系統,不過要注意的是,MSDE並不具備全文檢索功能,而且資料檔有2GB容量限制,因此,最好運用於次要系統上。當然,要享有這類免授權費的省錢方案,企業務必擁有具相當技術及管理能力的MIS人員,此外,也不排除後續可能出現明顯的管理成本。

相對來說,企業端點電腦採用開源應用程式、甚至開源作業系統的難度比較低,尤其在面對Office軟體這個企業無論採取何種系統授權模式,勢必都得花不少錢的項目時,何不乾脆改換成完全免費的Open Office?企業可透過漸近導入的方式,也就是先從一些特定部門,抑或選擇幾位種子員工,先行使用Open Office,藉以觀察該軟體的可用性、穩定性,以及與微軟Office文件格式之相容性,待確定一切無誤並可行之後,便可全面推展。

至於要長久以來習慣Windows作業系統的使用者,改採Linux系統的操作介面,在以往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不過,目前包括華碩(Asus) EeePC在內,許多Netbook所提供的Linux系統,已大大顛覆這個看法,無論是操作介面的親和度或容易度,都有不錯的改善,多數使用者只要稍微練習一下,即可輕鬆上手。

因此,企業可針對有頻繁外出或高移動需求的員工,配發Netbook,甚至將評估過的特定部門之桌上型電腦,漸進更換成NetPC,如此即可為企業省下大筆端點軟硬體採購成本。不過,對端點使用者而言,Netbook可能會有螢幕及鍵盤太小的問題,這也是企業在評估或試行之前,必需加以綜合考量的地方。

多核與虛擬化讓授權亂糟糟 處理器與伺服器數計費模式最划算

此外,軟體授權恐將隨著多核心處理器及虛擬化時代的到來,而變得更加複雜。IDC預估,最快2010年多核心處理器便將全面主宰伺服器市場,屆時市面上將只有多核心處理器伺服器可供汰舊換新,若以效能面與機房的有限容積來看,將多個核心全數集中在單一Die中,不但可將單顆Die的效能往上攀升,同時也可達到1台伺服器可抵過去數台伺服器效能的境界,企業機房亦可騰出更多空間,無論對空調散熱最佳化或節能需求,都有不小的助益,因此,多核心處理器可說是企業最值得投資的標的之一。

但最令企業及廠商感到困惑的是,多核心處理器到底算多顆,還是只算1顆?如果多核心處理器的效能等同於等量核心數之多顆單核處理器,或許還好解決,但偏偏兩者之間並無對等關係,以當前X86的4核心處理器來看,其效能大約只等於2顆單核心處理器。對廠商來說,過去以處理器顆數或處理器插槽數來授權計費的方式絕不可行,核心數愈多的處理器,若仍以1顆處理器來計價,豈非虧大了?反過來說,廠商也不可能以多核等同多顆單核的方式來計價,因為核心與顆數效能根本無法完全對應,如果採用內核計價,企業肯定成了冤大頭。

多核心處理器已經讓軟體授權計價問題一團亂,但接踵而來的,還有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對企業來說,透過效能強大的多核心伺服器進行伺服器虛擬化整合作業,可說最相得益彰,同時,伺服器整合也是當前企業節省IT硬體投資、提升管理綜效、增加IT規劃彈性的最佳途徑,而虛擬化技術正是其中的關鍵,但偏偏這個技術卻讓原本複雜的多核心伺服器計費公平性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因為虛擬化可在單一主機上同時運行多個相同或不同系統及應用程式的虛擬機器,所以,廠商不可能眼睜睜放過而不加以計費,如果每個虛擬機器都照著實體主機的軟體收費方式計價,如此一來,根本與使用好幾台實體主機的軟體費用相差無幾。企業原本使用虛擬機器軟體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不額外購買硬體主機的情況下,於單機上同時享受多台虛擬主機的效益,但這個效益顯然會被軟體授權完全吃乾抹淨。

‧多核心處理器之下 各種軟體授權方案

接下來,讓我們一窺當前不同軟體商面對多核心處理器及虛擬實例,所祭出的各種授權方式。首先,針對多核心處理器授權問題,包括伺服器作業系統、資料庫,以及虛擬機器軟體在內的各種應用軟體之授權方案,可謂五花八門、應有儘有,舉凡以核心數、伺服器數、使用者人數、傳統處理器或插槽數作為計價標準者都有,即使同以核心數計價的廠商,其評估基準也有所不同。

在伺服器作業系統方面,微軟向來是以伺服器數量計價,在包含Hyper-V技術之最新Windows Server 2008中,大致提供3種不同授權等級的版本,其中標準版999美元,提供5個CAL與1個虛擬實例;企業版3,999美元,提供25個CAL與4個虛擬實例;至於2,999美元的資料中心版,則採用處理器計價方式,同時支援無限個虛擬實例。

Sun Solaris採用處理器數計價方式,不過,Solaris 10在4顆處理器內可免費使用,這點最引起企業注意。至於HP-UX作業系統,則以核心數為計費標準,該計費主要是以核心效能比(Percent Core only;PPU)為計費模型。Red Hat與Novell SUSE則以插槽數為計費單位。

在伺服器資料庫方面,除了微軟SQL Server是以處理器數計價外,其餘如甲骨文(Oracle)、IBM與Sybase等廠商,全都以核心數來計費,其中,甲骨文與IBM針對多核心處理器的計費模式最複雜,2家對於處理器核心之實質效能各有不同評量標準。

甲骨文針對不同廠牌多核心處理器,提供不同的處理器因數(Processor Factor),該因數乘上核心數即為最終授權基準,其中x86多核之因數為0.5,Sun UltrSPARC為0.25,IBM P系列等其他多核為0.75。

至於IBM DB2資料庫,則以處理器單位效能數值(Processor Value Unit;PVU)作為換算不同品牌多核處理器效能的基本單位,例如Sun UltrSPARC T1的每個處理器核心被換算為30個PVU,x86多核心處理器為50個PVU、Intel Itanium為100個PVU。

相對而言,微軟SQL Server以處理器插槽數計費,不但簡單,而且便宜許多,微軟並委託Value Prism Consulting第3方顧問公司,就微軟SQL Server、Oracle 10g及IBM DB2 3家主要資料庫方案,在包括選購之附件工具軟體,以及不同的多核心授權模式下的價差進行比較。由於Oracle與IBM不但針對處理核心數計價,還會就選購的管理工具、商業智慧或安全防護等選購功能另外收費,所以遠比微軟產品貴得多,其中尤以Oracle最貴,其最高價位約為微軟產品的20倍之多。這是因為微軟計費完全不看核心數多寡,而且該有的管理、安全、BI及高可用性(HA)等功能,全都包含在資料庫中,而不另外收費。

當前虛擬機器軟體商則採用另外的計費模式,舉凡龍頭業者VMWare,以及Xen開源平台虛擬方案商Virtual Iron與Citrix XenSource等,全都以插槽數作為計價標準,比起微軟完全免費的Virtual Server虛擬軟體而言,這些廠商的計價方式實在貴得多,其中尤以最少需以2顆處理器插槽計價的VMware為然;至於BEA LiquidVM虛擬機器,則採用截然不同的虛擬實例數來計費。

反觀微軟即將推出全新開發的Hyper-V虛擬管理工具,雖然沒有直接內建在Windows Server 2008系統之中,但企業只要多新台幣1,000元,即可選購內建Hyper-V版本的Windows Server 2008,這實在與完全免費內建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採用Hyper-V當然遠比其他虛擬機器方案來得划算。

其他伺服器應用軟體方面,IBM、BEA同樣是以核心數計價;HP與Novell則比較乾脆,直接以伺服器數來計費;至於ERP廠商,幾乎都是以使用人數或同時上線人數作為計費標準。

‧虛擬實例之中 各種軟體授權方案

除了前述的多核心授權問題外,企業當然還必須考量虛擬實例中的系統及軟體授權問題。首先就伺服器作業系統來說,在Windows Server 2008及Hyper-V未正式上市前,Win Server 2003就已針對虛擬實例的軟體授權,制定相關標準,也就是標準版支援1個虛擬實例、企業版支援4個,資料中心版則毫無限制,如今2008版也延續此一規定。另值得一提的,透過2008版的授權,IT管理人員可在規定的虛擬實例數中,安裝任何版本的Windows系統,而無須另外取得授權,對企業而言,相當實惠方便。

而Sun與Red Hat會對個別虛擬實例一一收取授權費;至於Novell SUSE,雖然提供無限數量虛擬實例之授權,但會依處理器數額外收費。

在資料庫方面,IBM資料庫軟體原則上採用所謂Sub-capacity Licensing的授權方案,也就是依據伺服器中每個虛擬機器可使用到最大核心數量,作為應用軟體授權計費之依據。但虛擬機器的最大特點,即在於具備動態調配各虛擬實例之間資源使用量的能力,以因應不同的工作狀況,因此,虛擬機器間可能會不定時超過Sub-capacity Licensing授權方案中所限定的核心使用數,這個不定時的過量,不但讓企業必須被迫取得額外授權,而徒增成本支出,同時也造成廠商計費上的困擾。

無論是IBM、Oracle或Sybase等資料庫方案商,其採用核心數計價的方式,都會造成使用虛擬化技術企業的計費問題,畢竟每一虛擬機器所使用到的實際核心數不盡相同,但依照廠商的計價方式,每個虛擬機器都必須取得所有核心數的授權才行,如此一來,整體成本勢必高得驚人,致使廠商被迫另外尋求更合理的計價模式或其他解決之道。以甲骨文為例,目前該公司透過Solaris Containers為暫時解決之道,該資源管理功能可強制每個虛擬機器中的資料庫,只能使用一定限制的核心數,藉此替用戶節費;至於IBM,未來將推出專門針對虛擬機器之授權管理工具及方法。

多功能硬體設備 降低採購及管理成本最有效

當前IT硬體設備,除了諸如弱點掃描等產品,會以IP數為計價單位外,大致上都以使用人數來計費,因此產品的等級效能與支援上線人數的多寡成正比,企業採購時,必須依照實際使用人數多寡,購買適當的產品,不過建議企業應對未來營運規模或員工數之增長預留伏筆,也就是預先購買比目前實際人數稍多、等級較高的產品,會比較妥當。

撇開網路基礎設施不談,企業在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管理或安全問題時,選購1次整合閘道防毒、郵件過濾、IDS/IPS、SSL VPN及流量管理等多種功能的UTM設備,比起單獨購買各種功能的方案,顯然便宜太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員只要操作1台設備,無須同時面對各種硬體設備的部署、設定調校及後續管理維護問題,對企業而言,不僅可省下龐大的管理成本,也可降低管理人員學習上手的時間及教育訓練成本。同樣的,一些將郵件伺服器、郵件防毒、郵件過濾、郵件稽核,甚至郵件歸檔等功能,悉數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郵件伺服器設備,也具有同樣的好處。

雖然長久以來,這類多功能設備往往會出現所有功能齊開而導致整體效能低落的問題,但原則上,這些產品都會針對不同使用人數,推出不同等級機型,企業只要挑選適當的機型,而非追求最便宜而採購不當機種,即可避免效能不彰的問題。同時,企業也可透過產品試用比較,來尋求最契合使用需求及環境的產品,而管理人員也可藉由產品使用測試,增加對同類型產品操作及相關技術的熟悉度,對日後正式上線速度及維護穩定度也有幫助。

此外,雖然當前大部分多功能硬體設備,都是以整機買斷的方式出售,不過,有些產品會1次給齊所有功能與後續更新服務,有些產品則針對特定功能(如防毒引擎)或特定更新服務(如病碼或IDS/IPS特徵碼等更新),採取另外選購的授權模式,企業採購人員必須詢問清楚,再行評估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