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影音傳輸技術規格演進與技術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Event

高速影音傳輸技術規格演進與技術趨勢

  • DIGITIMES企劃

透過手機或轉接線內建MHL 3.0收發控制晶片,透過microUSB連接線與液晶電視進行影音訊號傳遞與互動控制。Source:SiliconImage/MHL
透過手機或轉接線內建MHL 3.0收發控制晶片,透過microUSB連接線與液晶電視進行影音訊號傳遞與互動控制。Source:SiliconImage/MHL

無論是有線的HDMI、Display Port、MHL、USB 3.1、Thunderbolt,到無線影音傳輸技術如WiDi、Wi-Fi-Miracast、802.11ac甚至60MHz超高頻WiGig、WiHD等跨裝置之間的影音傳輸技術,不僅在傳輸速度上大幅提升,同時強調更簡易的連接與更廣泛的應用。已滿足從手機、平板、筆電、桌電、家中平面電視、白板、投影機、數位看板等所謂「多屏一雲」的跨界顯示的應用…

大數據、大畫面驅動影音規格的不斷進化

HDMI與DisplayPort是目前競逐4K UHD超高畫質電視?顯示器的高速顯示介面的兩大主流。Source:VESA/Panasonic/Toshiba

HDMI與DisplayPort是目前競逐4K UHD超高畫質電視?顯示器的高速顯示介面的兩大主流。Source:VESA/Panasonic/Toshiba

各種高速影音傳輸規格列表。

各種高速影音傳輸規格列表。

PC從80年代初期的單色文字模式,以及16色選4色的CGA(320x200)解析度規格出發,隨後進展到邁向EGA(640x350/640x400;64色選16色)、VGA(640x480;256K色中選256色)、QVGA(800x600)、XGA(1024x768),並開始邁向高彩(32K/64K色)、全彩(16M色)的世代;除了繪圖與多媒體影音之外,顯示卡也導入3D影像運算與光跡處理的能力,使得電腦遊戲邁向一個全新的3D紀元。

伴隨著液晶顯示器的純熟與面板製程工藝的精進,PC/NB的顯示器已經從17吋起跳,同時解析度提升到FullHD(1920x1080)、WQXGA(2560x1600)到4K UHD(3840x2160)。

而智慧手機從旗艦手機引爆的雙/4/8核與64位元處理能力的加持,加上當前雲端運算技術的成熟,連智慧手機面版尺寸主流也朝5?6吋邁進,甚至導入跳所謂視網膜(Retina)等級的HD(1280x720)甚至FullHD(1920x1080)的細膩規格;平板電腦也進入10?12吋為主流、動輒FullHD(1920x1080)甚至WQXGA (2560x1600)規格的高解析面板。

跨界顯示「纜」上身  跨界顯示玩多屏

當今各種高速影音傳輸介面,無論是走纜線的有線形式:HDMI v1.4/2.0、Display Port(DP) v1.2/v1.3、MHL、USB 3轉A/V到Thunderbolt,到不再仰賴排線,直接以無線訊號對傳的Intel WiDi、Wi-Fi Direct、Wi-Fi Display(Miracast),採5GHz頻段的WHDI、802.11ac等高速無線傳輸技術,到直接訴求移除一切連接纜線標準、以60MHz超高頻段WiGig 802.11ad、WiHD等規格的推出,都是因應這波大畫面、大數據浪潮下所進行的規格進化。.

當前主流纜線影音傳輸介面,首推入員費10,000美元起算的HDMI協會(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制定的HDMI介面,是一種傳送無壓縮的音訊?視訊信號的數位介面,累積至今全球有超過30億裝置配置HDMI介面,也是液晶平面電視、AV視聽器材,電腦顯示器與顯示卡的必備介面之一。

HDMI連接頭有桌機?筆電顯卡常見到的Type A、Type B(未有產品使用)、適用於平板、手機的Type C(miniHDMI)、Type D(microHDMI),以及車用電子連接的Type E接頭等。為了加速普及並與跟無授權金的DisplayPort(DP)競爭,HDMI也將授權金額下砍至每個HDMI接頭收0.15美元。

HDMI採用TMD實體層線路技術,在2009年5月HDMI v1.4a用兩條HDMI連接線即可支援到4K UHD(3840x2160)、4K Cinema(4096x2160)與3D顯示;但是同年公布的DisplayPort(DP) v1.2搶先支援4K@60Hz規格,加上免權利金的優勢,使得許多獨立顯卡、英特爾?超微的內建顯卡晶片組平台,反而優先配置DP介面,進而威脅到HDMI的地位。

因此HDMI協會也在2013年9月公布HDMI 2.0版,總輸出頻寬提高至18Gbps,支援3840x2160@60Hz、4096x2160@60Hz(4K家庭劇院?FullDome)等4K格式輸出,追加雙螢幕與21:9特殊比例超寬螢幕格式等選項,環場聲道數也提高32個。支援HDMI 2.0的4K UHD電視與相關影音設備,預計在2014年下半到2015年上半會問世。

Display Port(DP)顯示埠介面是則是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於2006年5月推動的數位式視訊介面標準,顯示器與圖形晶片(GPU)之間可用未經壓縮的數位圖像資料直接溝通。

從2009年DP v1.2規格,傳輸頻寬就高達16.2Gbps(2lanes),可以支援到4K UHD(3840x2160p60),顯像能力優於HDMI v1.4a,具備多螢幕並列輸出的能力,加上無須任何授權金,近年來也開始一些高階電腦顯示器開始普及。英特爾第四代Core i3/5/7-4xxx處理器,所內建Intel HD/Iris/Iris Pro圖形晶片就支援到DP v1.2規格。

於2014年9月中旬正式公布的Display Port v1.3,支援4線道視訊串流,傳輸速率上限達32.4Gbps,最高解析度也破表至3840x2160/4096x2304@120Hz,甚至最新5K x 3K(5120x2880)解析度顯示器下,也能支援到96?120Hz的刷新率;當然理論上限8K UHD(7680x3840)顯示器也能支援到60Hz的刷新率(但目前還沒廠商推出8K的顯示器,僅電視才有)。

而DP也具備3D顯示、DVI/HDMI雙模式顯示技術。隨後Thunderbolt匯流排技術與USB 3.1的Type-C連接頭,也納入DP匯流排的傳輸協定。許多高階顯示卡同時支援HDMI與DisplayPort兩種顯示規格,並提供適當的轉接頭。

坊間也能買到結合DP、PCI Express與GP I/O三合一的ThunderBolt匯流排為Intel於2011所發表,使用miniDP Port為連接頭,採銅軸電纜與光纖等兩種連接線設置訊號線最長可達100公尺,具備雙向10Gbps傳輸速率;可用菊花鏈(Daisy-chain)的方式,連接最多6個Thunderbolt週邊。

2011年2月Apple推出首款搭載Thunderbolt匯流排的MacBook Pro筆電產品,因此目前內建Thunderbolt的以Apple桌電?筆電為最大宗,另外也有少數筆電、AIO一體桌機支援。而Thunderbolt 2.0的相關產品預計2015年面市。

MHL連接線稱霸手機?平板裝置

智慧手機所支援的MHL(Mobile High Definition Link)介面,以最普及的microUSB連接頭來實作MHL介面,在手機端與電視端只要各加一組MHL傳送Transmitter傳送晶片,就可以利用既有的microUSB/MHL連接線,同時傳輸HD高畫質視訊?音訊資料到電視。

2013年8月MHL協會正式發表MHL 3.0標準,目前搭配的有晶鐌的SiI8620主控晶片、SiI6031轉USB橋接晶片、SiI9394轉HDMI 2.0橋接晶片等解決方案。

MHL 3.0規格上支援到4K UHD(3840x2160p30),8聲道的影音內容,同時支援HDCP以及3D畫面、以及透過電視提供高達10W電流為手機充電的功能。目前有SONY Xperia Tablet Z2、Sony Xperia Z2/Z3旗艦手機,中興(ZTE)nubra Z7支援到MHL 3.0。

11ac雙頻成無線影音傳輸利器

至於無線影音傳輸介面,早期有由WHDI產業聯盟以5GHz頻段、40MHz操作頻寬設計的WHDI無線傳輸技術,以3Gbps速率傳遞FullHD(1920x1080)影音畫面,但後來更高速無線影音傳輸技術的出現而逐漸式微。

WiDi是英特爾於2011年第二代Core i處理器上市時,所推出的無線影音傳輸技術。採2.4Ghz/5Ghz雙頻,傳輸速率300Mbps,可無線傳輸H.264壓縮的1080p影音畫面;隨著2014年英特爾正式將802.11ac納入成為筆電無線網路標準時,WiDi技術形同融入802.11ac。

2012年802.11ac無線區域網路規格,應用到無線影音傳輸協定又稱MiraCast。採用5GHz/2.4GHz雙頻段,單通道傳輸速率433Mbps,最大空間串流為8個(3.46?6.93Gbps),可做到傳輸FullJD甚至4K UHD即時壓縮的影音串流。

60GHz超高頻無線影音技術將進駐行動裝置

除了802.11ac之外,2006年WirelessHD聯盟(後來更名為WiHD)推出採60GHz頻譜、IEEE 802.15.3c規格為基礎的WiHD技術,傳輸速率10?28 Gbps,可傳輸未壓縮4K UHD解析度畫面,傳輸距離被限制在0.3?1公尺。目前已有Alienware M14電競筆電、EPSON EH投影機、Sony HMZ-T3W頭盔式顯示器、DVDO Air3 及Gefen Wireless Adapter無線影音傳輸盒等產品,採用晶鐌WiHD技術。

另一個採60GHz超高頻段的WiGig於2009年被提出。其傳輸速率7Gbps僅次於WiHD,但WiGig尋求跟既有尋求2.4GHz 802.11n與5GHz 802.11ac等Wi-Fi規格整合,達到三頻(2.4/5/60GHz)多模共用的境界。

晶鐌(SiliconImage)搶先於2013年,針對平板、手機推出UltraGig6400晶片,採超小SIP系統構裝並整合Sil6400、天線與其他射頻元件等,最大功耗500mW。WiLocity也於2014年2月發表手機、平板所使用的WIL6300晶片,採28奈米製程開發,支援60GHz/5GHz/2.4GHz三頻Wi-Fi及藍牙4.1,傳輸速率達4.6Gbps,工作功耗約200?300mW,於2014年第3季送樣。

在這兩強競逐之下,預計最快2015年上半,市面上就會有第一個採60GHz WiGig或WiHD技術的平板、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對行動裝置提供高效能的FullHD/4K無線影音傳輸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