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服務觸角 已廣泛延伸至不同應用場景
在9年前,分析研究機構IDC便已預測,今後ICT產業發展已邁向第三平台世代,所有IT投資及應用發展趨向,都將環繞於雲端運算、大數據、行動化與社群等四大軸心,其中又以雲端扮演的角色最為關鍵,迄今舉凡物聯網、工業4.0、FinTech、區塊鏈(Blockchain)等熱門應用題材,皆須以雲端為發展基礎。
回顧10年前,也就是2006年8月期間,時任Google執行長的Eric Schmidt,在搜尋引擎大會場合中首度提出雲端運算概念,隔年10月更與IBM聯手出資1,500萬美元興建Google 101大型雲端資料中心,並開始在卡內基美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多所知名美國大學提倡雲端運算計畫。
另一說法,雲端運算概念的創始者,其實是亞馬遜(Amazon),早年是為了因應網路購物平台所催生的技術項目,爾後更將此技術發揚光大,藉由AWS(Amazon Web Service)的EC2、S3等關鍵服務,開始對外提供各種不同規格的虛擬主機與儲存空間,訴求用戶僅需負擔其所使用的時間與資源,即可迅速填補自身在於運算或儲存能力上的缺口,滿足各式各樣的商業推展目的,因而形塑出莫大賣點;發展迄今,AWS依舊是極具競爭力的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更是多數人們在談論公有雲服務時,必然不會遺忘的顯著標的。
但無論雲端運算一詞究竟緣起何方,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僅帶動所有資訊廠商跟進投入,更在近10年內快速崛起,跳脫單純的ICT技術格局,四處延伸其影響力,時至今日,已躍為驅動各種嶄新商業活動、生活模式、公共服務型態的關鍵引擎,使每個人都在潛移默化之中,長時間與雲端應用服務為伍,藉由「雲端+XXX」創造遼闊的可能性。
以雲端為基礎 孕育各式創新服務
比方說「雲端+個人儲存」,使得Dropbox、Google Drive、iCloud或OneDrive,成為現今多數人高度倚重的資料儲存空間,至於「雲端+企業儲存」方面,目前仍以AWS S3(Simple Storage Service)最具代表性,因為它是一個相當簡單易用的檔案儲存服務,用戶僅需完成帳號申請,產生Secret Key後便可啟用,爾後也只需要藉助REST介面,便可讓S3介接應用程式,據以組合出各式各樣的服務,幫助企業滿足End User需求。
此外,例如「雲端+CRM」,造就了Salesforce.com熱門服務項目,幫助許多企業跳脫傳統商用軟體冗長的導入程序,及沈重的初始資本支出,從而快速獲取包括銷售功能自動化、客戶服務、合作夥伴管理、市場行銷、促銷活動管理等等重要的營運機能。
論及雲端化難度看似比CRM更高的「雲端+ERP」戲碼,如今已經成真,台灣已有擅長於SAP Basis技術的專業顧問公司,有感於不少首度導入SAP ERP的客戶,往往對系統規模有所錯估,進而對於系統開發與測試所需硬體資源的配置有失準確。
尤其如果低估的話,將導致資源準備不足,這時候意欲緊急建立第二套開發或測試系統,著實有莫大困難性,所以該顧問公司決定結合AWS公有雲服務資源,藉由其資源部位可伸縮自如的高度彈性,作為開發或測試系統評估失準的補救機制;更有甚者,有客戶礙於自行維運SAP ERP有些困難,也在該公司協助下,將此ERP遷移到AWS環境,且後續執行狀況一切穩定正常。
撇開既有就地部署的ERP系統雲端化不談,藉雲端服務型式而提供的ERP解決方案,其實也已開始浮出檯面,一套結合電信公司共同推廣的海量雲端ERP,猶如及時雨,巧妙解決了中小企業無力建置機房設備、部署暨維護ERP的旱象,不僅如此,也讓ERP的最終使用者得以隨時利用智慧型手機,登入ERP搜尋資訊、回覆主管交辦的任務,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掌握公司大小事,同時也讓高層主管得以在移動過程中進行電子簽核,閱讀營運資訊相關報表,以利商業決策制定之流暢運行。
而「雲端+電子郵件」,則促使企業思考採用Gmail或Office 365等服務,以及繼續自行維護電子郵件系統之間的利弊得失,現今愈來愈多用戶開始向前者靠擁,只因為一旦啟用雲端郵件服務,即可順勢卸除自行建置與維護郵件伺服器的龐大負擔,也讓MIS過往頗為煩惱的垃圾信件過多、不同操作環境的信箱內容不同步等種種困擾,一併煙消雲散,效益顯而易見。
更有甚者,部份企業也藉由導入Office 365,一併將Office應用程式,乃至SharePoint、Skype for Business,通通導向雲端化,使得MIS本應分神處理的繁瑣庶務因而降至最低,少了疲於奔命,多出了時間與專注力,更能好整以暇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可謂美事一樁。
在近期,「雲端+交換機」的例子也開始出現。經由中華電信與宏碁攜手合作,以宏碁通信經由軟體定義所研發的abPBX智慧型通訊交換機、行動分機功能為核心,進而搭配中華電信的次世代多媒體核心網路、大4G企業Easy Buy、企業行動管理(EMM)、資安艦隊與電子圍籬等一干服務,共同推出符合「企業通信4.0」概念的推出新世代智慧行動辦公室解決方案;而abPBX也顛覆傳統交換機設備銷售模式,轉而透過CaaS提供,裨益用戶隨時享用最新功能,且能根據員工人數增減,彈性調整服務訂閱數量,藉由資本投入的費用化,增加財務運作的空間。
六大創新加速器入列 助長數位轉型風潮
不可諱言,其餘由「雲端+XXX」所帶出的勝利方程式,多如過江之鯽,著實不勝枚數,此處再舉兩個眾人耳熟能詳的案例,藉以彰顯雲端應用服務確實魅力無窮。
其一是針對創新商業模式部份,近年來只要談論到創新議題,各大研討會的講師們,必定都會援引Uber及Airbnb等兩大案例,而兩家公司也堪稱是共享經濟模式下最典型的獨角獸公司,他們之所以崛起,締造市值突破百億美元的神話,固然很大部份仍取決於成功的商業模式,然而商業模式背後的關鍵技術,才是支撐Uber及Airbnb不斷擴大營運規模的利基所在,細數這些關鍵技術,除了大數據分析,以及可被歸類於物聯網範疇的感測辨識技術(例如GPS)外,即是雲端運算。
另一個與雲端應用息息相關的例子,肯定會讓不管是否具備IT背景的人通通會心一笑,因為它就是近期最炙手可熱的手遊APP「寶可夢」。細究寶可夢背後的技術內涵,可用「雲端+LBS(地理位置服務)+AR(擴增實境)」一言以蔽之,因而產生了雲端虛擬地理位置服務的妙效,讓寶可夢能夠整合真實地圖,呈現模擬的街道架構,繼而藉由AR技術,讓玩家得以透過手機鏡頭,使寶可夢與真實世界接觸,終至形成如此風靡全球的遊戲。
業者指出,事實上,雲端運算發展迄今至少超過8年,至於LBS、AR,也不算是特別新穎的技術,顯見好的技術若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個別出現,不見得會形成大局,但只要有人發揮創意巧思,將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就可能發揮如同寶可夢萬人空巷的威力,擦出撼動全球的旺盛火花。
由此觀之,以雲端運算為基底,搭配大數據分析、乃至其他各式各樣的前瞻技術,再結合驚世駭俗的創意點子,就有可能讓Uber、Airbnb或寶可夢等傳奇故事接續上演。
近期IDC為第三平台定義加以延伸,除了原已提出的雲端、行動化、大數據與社群等四大軸心,再提出物聯網、感知系統、機器人、3D列印、虛擬與擴增實境,及新一代資訊安全技術等6個產業創新加速器,預期未來5年將透過「4+6」型式驅動企業數位轉型,可以預見,雲端應用與服務的伸展空間勢必更趨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