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式革新技術 將大幅轉變未來醫療健康產業
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預估2020年65歲以上老人佔總體比重將突破14%,足見社會高齡化現象非常顯著,因此如何藉由智慧的大數據健康應用,增進跨代互動,並透過即時大數據處理分析,影響治療成效,甚至讓老藥發揮新價值,實為當務之急的課題。
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執行長暨家醫科主任謝瀛華指出,在此前提下,該院承承衛福部遠距照護計畫,植基於雲端系統,與43家照護機構完成資訊平台整合、加入遠距老人照護模式,迄今合作範圍已涵蓋101家醫療照顧機構。
透過上述基礎,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執行一項研究,挑選年齡30歲以上的糖尿病世代患者、且使用低劑量Aspirin的對象,加上曾使用降血糖藥物的病人,排除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藉以探究低劑量Aspirin對於乳癌的影響。
經過研究,以SAS PROC LIFE TEST畫出的存活曲線顯示,在不同的年齡分層中(大於50歲、50~70歲),Aspirin的使用,對於乳癌的發生率有顯著的降低(P<0.001);此外,存活曲線若顯示在整體30歲以上糖尿病族群婦女,一旦使用Aspirin,也證實有預防效果,而後續年齡分層也顯示出相同趨向。
謝瀛華表示,此項計畫所獲得研究結論,係透過32篇研究的Meta-Analysis顯示,使用Aspirin,可減少原位乳腺腫瘤風險,並降低停經後婦女發生乳癌的機率;換言之,使用低劑量Aspirin的族群,經顯示有減少乳腺癌發生數量之關聯性。
有了這個驚喜發現後,研究團隊備感振奮,也亟欲延伸研究結論,想要瞭解使用低劑量Aspirin的亞洲女性,除了影響乳腺癌風險外,是否仍有其他因素,譬如多重慢性病、教育程度,乃至高BMI等變數,將會影響癌症的風險。
謝瀛華強調,透過此項研究計畫,清楚突顯出大數據足以影響未來的健康,主要是因為,藉由大數據將驅使醫療愈趨個人化,連帶也讓醫療的風險因子,不再是傳統醫學教科書、論文、期刊或報告所列示的內容,而是靠著資料所衍生的證據來推論。儘管如此,他認為現今大數據用於醫學研究的CP值,還不夠顯著,未來繼續深化應用的空間甚大。
他接著說,有四種破壞式革新技術,對於健康產業可望產生顯著的衝擊,包括了行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端技術,以及新世代定序。其中的物聯網扮演重要角色,只因它充分發揮了收集資料的潛力,將使實證(Evidence-based)導向的醫療決策模式得以實現。
破壞式革新技術對於醫療或健康產業的影響極其深遠,以智慧健康與智慧照護而論,將使照護模式發生改變,轉向以醫院為主軸之個案管理,將疾病監控範圍擴大到亞健康民眾,不再只侷限於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之三高管理,讓更多民眾受惠;此外,接著可透過VIP服務提供個別化衛教介入,亦可藉由社區模式,為民眾提供多樣化健康照護服務,至於醫療照護團隊則藉由資訊平台,提供即時服務,形同高級的保健養生,積極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連帶發揮預警心肌梗塞、銀髮遠距照護、心血管即時照護等諸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