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4)—意行半導體
「我們現在是處在軟硬體整合練內功的過程中。」廈門意行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意行半導體」)CEO兼CTO楊守軍博士日前接受DIGITIMES專訪表示。過去近9年來,楊守軍和他的團隊一直持續專注於毫米波雷達MMIC的研發,推動毫米波雷達技術在大陸的發展。如今「意行芯」和毫米波雷達技術,已廣泛被車載雷達、無人機雷達、智能交通雷達、安防雷達等領域的知名廠商批量應用。
成立於2010年的意行半導體是大陸第一家從事民用微波/毫米波雷達射頻前端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產品開發及提供雷達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2018年11月意行半導體剛剛正式發布了一顆24GHz 毫米波雷達單晶片SG24TR14 MMIC,是一顆24GHz、一發四收、收發一體的毫米波雷達晶片。
截止到2018年11月,意行半導體已經量產SG24T1/SG24R1套片和SG24TR12一發兩收集成單晶片,在車載產業、無人機、智能交通、安防以及消費電子等多個產業取得重大進展,和多家業內知名企業達成合作。
楊守軍博士告訴DIGITIMES,從全球來看,毫米波雷達市場還是以車載市場為主,尤其在歐美市場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在大陸的毫米波車載市場也是主要呈現以歐美企業為主要引導的發展態勢。「對於大陸毫米波車載產業的發展,現階段的定位是自主替代。」楊守軍博士指出。而圍繞這一定位,就大陸毫米波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他分享了幾個時間點:2015年-2018年,是技術突破階段;2018年底-2019年初,大陸自產毫米波雷達品牌開始小批量出貨運用到自主車上。
近幾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全球趨勢,毫米波雷達作為汽車智能的一大重要智能技術被越來越多地置於聚光燈下,產業界將之視作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市場規模呈現逐步增大的態勢。毫米波雷達技術被產業界視作傳統四大感知技術(紅外、視覺、超音波、激光)的拓展,被給予了很廣闊的市場想像空間。
不過楊守軍博士指出,毫米波雷達車載領域的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和積累;而要真正迎來大爆發,他的判斷至少還要3~5年的時間。
此外,毫米波技術的應用市場和想像空間也不僅限於車載領域,在物聯網、智慧城市、消費電子等其他垂直應用領域,毫米波技術也不乏應用潛力。「而在這些垂直領域,全世界基本都處在同一個創新探索的起步線上,這對於大陸的毫米波產業是一個機會,而對於意行半導體來說,他則希望充分發揮軟硬體方面的綜合優勢,為市場提供高性價比的雷達解決方案。」「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在硬體平台掌握核心的晶片,同時結合應用場景來提供更好的軟體算法功能體驗。」楊守軍表示。
產品和市場導向是技術出身的楊守軍一再強調的。談到毫米波雷達是否將取代激光雷達時,楊守軍表示,單就技術之間,兩者PK並無意義,要結合可落地的產品來看,產品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而且他也指出,就產品本身來說,也有其各自的生命週期,產品間的迭代也會經歷此消彼長的過程。
比如當下熱門的自動駕駛汽車,當汽車在向自動駕駛這一方向演進的過程中,會催生更多的技術創新,「哪怕這些新產品在初期是很簡單甚至是粗糙的,在技術驅動下形成產品形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簡單到複雜,這是一個step by step的過程」楊守軍博士說,重要的是產品要逐步落地。
楊守軍博士還提到,落戶廈門近九年來一直得到當地政府的人才政策和半導體產業政策的扶植,廈門市已經構建了積體電路全產業鏈,這對於積體電路設計企業落戶廈門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來,廈門市積體電路產業厚積薄發,已形成覆蓋材料、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其中,成立多年的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簡稱「廈門IC平台」),為創業企業提供了不少服務和助力。該平台是由廈門市主導,聯合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共建,為廈門及週邊地區IC設計企業提供EDA軟體、晶片測試、人才培訓以及產業服務。「廈門IC平台可以提供通用型的各類晶片測試和失效分析服務,結合這個平台,意行半導體在大陸打造了一個為數不多的毫米波晶片和系統的專業測試開發平台。」楊守軍博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意行半導體獲得寶安集團、北汽產投等投資機構的A輪戰略性投資,進一步推動大陸毫米波雷達產業快速形成規模。楊守軍說,「我們的業務原來定位在毫米波晶片,從晶片轉到下游雷達產品要好多年時間,所以我們積極進一步拓展到做方案,為客戶提供完整的雷達硬體方案和軟體算法輸出,也就是雷達最難的部分由我們完成,通常客戶只需做簡單的二次應用開發,可以快速形成自己的雷達系統產品,客戶只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場開拓和市場服務方面。」(DIGITIMES黃子非整理報導)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30)—火炬海滄 蓄積鷺島迸發芯能量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9)—廈門傅里葉電子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8)—英麥科(廈門)微電子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7)—廈門元順微電子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6)—三安光電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5)—廈門IC平台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4)—意行半導體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3)—全磊光電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2)—凌陽華芯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1)—兩岸企業家峰會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0)—廈門億聯網絡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9)—廈門火炬高新區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8)—廈台智能製造合作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7)—兩岸環保節能相互借鏡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6)—美日豐創光罩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5)—兩岸5G商機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4)—紫光展銳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3)—郭台銘看好廈台合作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2)—士蘭微電子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1)—廈門兩岸企業家峰會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0)—紫光展銳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9)專訪—金柏科技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8)專訪—通富微電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7)專訪—海滄揚帆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6)專訪—鷺芯半導體研究院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5)專訪—三安光電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4)專訪—瀚天天成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3)專訪—乾照光電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2)廈門火炬高新區
-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特色鷺島.廈門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