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難普及?台大醫院談關鍵挑戰
運用微軟(Microsoft)頭戴顯示器HoloLens 2 相關技術,台大醫院團隊將累積10年的創傷影像轉為3D全息影像,盼為臨床教學和遠距會診開啟新頁。
針對合作過程中的困難,台大醫院團隊談到醫學與科技界雙方磨合不易、現場人員訓練等挑戰;至於與其他院所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則是另一項議題。
台灣微軟與台大醫院合作多年,雙方13日再共同發表混合實境計畫,運用HoloLens 2、Microsoft Teams視訊平台等系統,示範如何提高臨床醫療診斷效率,並與雲林分院團隊即時遠距會診。該計畫已歷時2年。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期間,微軟協助台大、工研院、泰博科技等團隊建置血氧監測系統,HoloLens首度進入隔離病房。
台大醫院2021年也參與了微軟的AI for Health計畫,完成亞洲第一大規模的基因插補程序。此次是雙方合作更進一步的展現。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指出,該計畫已發展約2年,關鍵技術在於將2D影像轉換成3D影像,包含病灶標註,再導入全息投影系統。從文獻中可得知,這樣的流程在台灣、在全世界都算創舉。
此次用到的影像資料是台大醫院10年來急診部為病患所拍攝的全身電腦斷層影像,累積有1,000多份,涵蓋超過30種創傷類型,資料標註也花了不少時間。
院方資料顯示,若僅用2D創傷影像資料易導致誤診,以肋骨骨折為最大宗。採用微軟HoloLens 2系統後,使用者可在混合實境(MR)環境中翻轉3D影像模型,從不同角度觀察患部的嚴重程度。
李建璋表示,目前要做全息影像,需要專業工程師使用專業軟體,並在高效能電腦中處理,包括資料標註、影像套色等步驟,問題是耗時、昂貴、且產量相當有限。因此,雖然許多業者都已推出全息影像相關技術,目前尚難普及到一般診間和醫學教育現場。
他並透露,以往在解剖教學場景中,曾用過宏達電的頭戴裝置,但使用時有暈眩感,且影像較為卡通化。之前也用過Meta的產品,後來團隊看到微軟的技術成熟,才決定改用HoloLens 2。
解剖教學一直很缺乏大體,許多地方可能是10個學生要共用一副大體。除了取得不易、有一定費用,還得經過特殊處理,很難像NB一樣給每位學生配發一台。若能導入上述MR技術,可緩解大體數量不足的問題。
被問到合作過程中面臨哪些困難,李建璋表示,醫學與科技分屬不同領域,起初得花很多時間溝通需求。醫師把科技想像是無所不能,希望運用手術導航等應用,但現階段科技面可能仍有侷限。
雙方團隊定期見面,討論適合的應用場景。由於計畫中採用了德國Apoqlar的軟體,也得與對方磨合溝通,因此陸陸續續花了2年。
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補充,人員訓練也相當關鍵,得確保使用者熟悉系統才能穩當操作。此外,也得找到新科技最適合應用場景,過去2年來有不少試錯的過程。
目前骨折和出血性創傷是團隊認為最適合導入上述科技的部分,未來也希望擴及其他醫療應用場景。
李建璋表示,醫學影像涉及病患隱私,資料應用得先除去病患個資才能使用,並得經過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查。
至於該計畫是否可能促進醫療院所間的合作?他認為,不同醫療院所都想開發影像應用系統,所以其實有「既競爭又合作」的現象。各院所資料交換格式如何統整,則是另一大問題。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