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蘋果只是暫停 台廠Micro LED仍樂觀 | 三強2奈米GAA製程決戰美國本土
早安。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終於開完獎,先進製程三巨頭英特爾、台積電與三星,合計囊括215億美元直接補貼,佔了《晶片法案》390億美元建廠補助的55%。如今英特爾擴產補貼85億美元到手,晚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僅3個月動土的新廠Fab 52,此前宣稱要在2024年導入量產2奈米世代、Intel 20A製程,為何至今聲聲慢卻無人聞問?
另外,近日國科會宣布,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設立第一個台灣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作為晶創計畫的項目之一,這個海外訓練基地預計9月營運,藉此廣納歐洲人才庫,第一年預計將協助培訓100名國際生。未來這個訓練基地將成為台灣IC設計業者招攬人才,及在海外建立據點的關鍵協助角色。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雖然全球電動車市場出現逆風,體電動化趨勢已是不可逆的方向,面對載具電動化的市場商機,包括鴻海、東元、士林電機等多家業者,都分別針對雙輪或四輪載具推出不同解決方案。
台達電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指出,基於長期耕耘電力電子的核心技術,台達電已成為全球主要車廠Tier 1供應商。同時,也成功研發體積精巧且高性能的電動二輪動力與充電系統,為e-bike、電動機車等低壓低速電動車,實踐日常多面向的綠色移動。
近年,印尼政府一直盼能夠吸引更多企業設廠,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蘋果正在思考將供應鏈自中國分散至其他國家。
目前,中國仍為iPhone和iPad最主要的組裝地。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的封控措施導致工廠停擺,影響iPhone等產品出貨,也讓蘋果更積極在印度和越南製造產品。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浪潮牽動科技大廠動態,台灣產業有何機會?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觀察,科技巨擘競逐AI商機,台廠就是任何大廠的好朋友;2024年AI PC、AI手機正在市場試水溫,接下來3~4年設計規格將愈趨明晰。
DIGITIMES舉行生成式AI相關論壇。黃逸平指出,生成式AI生態系正以「超高速」形成,許多業者擴大合作夥伴範圍,不只單押少數新創。目前端到雲的基礎設施已準備好,在這些基礎上開展生成式AI應用,動能比以往AI趨勢強勁,算力、數據也成為企業重要資產。
中美貿易戰、科技戰愈演愈烈,台商因應客戶需求調整布局,提升對美國、歐洲、日本及新南向國家投資比重,以分散生產風險。據統計,2023全年台商向政府申請赴中國投資或增資的金額少了4成。相關學者研究,其實從一些跡象來看,台商應該有虛報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以利資金外逃。
學界研究發現,2018~23年間廠商向中國申報出口台灣有3,923億美元,但台灣統計同期自中國進口應為4,115億美元。兩者一比較會發現台灣廠商在中國的出口額已低報192億美元。
一年一度的「2024 Touch Taiwan」將於4月24~26日登場,聚焦在智慧座艙、Micro LED以及AI商機上,對於蘋果(Apple)暫緩投入Micro LED智慧手錶專案開發,TDUA副理事長楊柱祥表示,蘋果是按下暫停鍵而不是終止鍵,目前台灣的Micro LED進程仍持續,依舊樂觀台灣產業鏈在此方面的發展。
楊柱祥說,蘋果按下的是暫停鍵,而不是終止鍵,未來仍需要再觀察,雖然短期內失去大品牌支持Micro LED的力量有點可惜,但產業鏈業者反而有機會制定規格,進一步將Micro LED技術推廣給不同的品牌與應用,他認為此舉對台灣而言是短空長多。
先進製程三巨頭取得美國晶片法案建廠補貼已開獎,三廠合計拿下超過一半以上的直接補助款,前提是必須加碼投資美國,還必須將最尖端製程2奈米廠引進美國本土。
至此,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二廠,預計2028年同時生產3奈米與2奈米晶片,另據韓媒報導,三星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泰勒廠更將提早台積電2年,從2026年開始生產4奈米與2奈米晶片。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