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B200供貨模式大不同 鴻海、廣達、英業達各展優勢搶單 智慧應用 影音
ST GPM (MCU)
Event

NVIDIA GB200供貨模式大不同 鴻海、廣達、英業達各展優勢搶單

  • 杜念魯台北

包括鴻海、廣達及英業達等意欲在AI伺服器爭霸的主要業者,都對爭取NVIDIA相關訂單展現了一定的優勢與企圖心。法新社
包括鴻海、廣達及英業達等意欲在AI伺服器爭霸的主要業者,都對爭取NVIDIA相關訂單展現了一定的優勢與企圖心。法新社

人工智慧(AI)風潮持續在不同產業領域中發酵蔓延,為了滿足更多客戶對AI的需求,也讓各家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再度卯足全力的加碼與AI相關的硬體投資。

由於NVIDIA新推的GB200伺服器不論在推理性能、訓練效能與能源效率等方面,都比既有產品更具性價比,也因此成為有意加碼AI的相關業者所鎖定採購的目標。而為了爭取相關訂單,各家供應鏈業者也紛紛翻出壓箱底的底蘊,希望能搭上這波由AI掀起的浪潮。

近日包括鴻海、廣達及英業達等意欲在AI伺服器爭霸的主要業者,除了一致看好AI伺服器今後的大幅成長之外,也都對爭取相關訂單展現了一定的優勢與企圖心。

AI伺服器的市場規模會有多大,根據鴻海在法說會上的說法,現有的ICT市場規模將近1兆美元,而有研調機構則預期AI產業在7~8年之內,市場規模就會超過1兆美元,其中硬體部分將超過50%,也就是超過5,000億美元。

換句話說,這超過新台幣16兆元的市場,又正好是台灣廠商擅長的部分,所以怎能不讓相關業者磨拳擦掌。

所以為了爭取訂單,業者從各方面希望能滿足關鍵零組件供應端及市場需求端的要求。不論是從前端的共同開發設計,到終端用戶的機櫃設計、規格配置,甚至連生產基地的設置,都儘可能的去符合客戶要求。

為此,廣達追加了在美國的投資,英業達也大幅提升了墨西哥新廠的產能;已經在全球布有生產據點的鴻海,據悉也將為此設置新廠。

由於GB200的出貨形態不同以往,主要將以機櫃的形式出貨,所以,商業形態出現不一樣的變化。英業達在法說會中表示,過去,是NVIDIA提供GPU模組或基版,再搭配由各家業者設計的主機板,組成伺服器出貨。

不過,到了GB200的時代,NVIDIA搖身一變成為主機板供應商,再加上以機櫃形式出貨的架構中,伺服器主機板、網路通訊設備等核心,都掌握在NVIDIA手中。所以,就算是機櫃的單價高,但能轉換成利潤的部分卻相對縮水了不少。

各家業者都認為,雖然伺服器主機板、網路等核心都以NVIDIA為主;不過,整合至機櫃之後,由於涉及到散熱、電源供應等不同核心次系統的部分,所以,垂直整合程度的高低,將會是決定競爭優劣的重要關鍵。

不論是鴻海、廣達或英業達,在AI伺服器領域中所強調的優勢多是對機櫃產品的高度整合,以及與終端客戶間的良好關係。

對此,英業達表示,ODM主要負責的是整合、測試的工作,就是將既有合作供應商的解決方案透過設計納入機櫃,並進行驗證,然後將其組成系統出貨至客戶端。

廣達也同樣強調在設計端與對客戶瞭解掌握上的優勢,但也沒有特別著墨在次系統的部分。只有鴻海不斷強調在機櫃設計、液冷散熱等關鍵技術的自主掌握度。

鴻海在法說會中表示,在液冷散熱部分,除了已經投入5~6年的時間研發外,其他像是冷板、CDU(冷卻液分配裝置)等關鍵核心也都是自行研發,並且也送交客戶端進行驗證,為使用者提供多一個選擇。

但是供應鏈人士認為,雖然各家業者都強調機櫃的垂直整合能力,但除了將像是液冷散熱、電源供應等關鍵次系統,透過設計整合進入機櫃之外,對各次系統相關零組件自主生產能力愈強,或是可介入程度愈高的業者,在整個過程中可以擰出的利潤也會愈多,而這也可能是鴻海為什麼能成為主要供應商的因素之一。

在市場需求驅動下,業者對AI伺服器2024年的成長仍給予高度預期,廣達預估AI伺服器將占整體伺服器總收入的50%以上;英業達的AI伺服器佔整體伺服器佔比,在2024年則有機會接近20%。

鴻海雖然沒有相關估質,但根據鴻海主要負責AI伺服器業務的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的說法,2024年AI伺服器佔全球市場分額的40%,或許就是最實際的一項審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