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專欄]借鏡棒球數據的企業戰力評估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DTRAPP40

[C&V專欄]借鏡棒球數據的企業戰力評估

今年的棒球很熱,熱度之高跌破眾人眼境;最令人意外的,是接手興農牛後行銷動作不斷的義大犀牛,躍居目前票房之冠,保守鋼鐵業出身的企業體,把娛樂為主的職棒舞得虎虎生風,混身充滿行銷味。

另一個跟棒球有關的議題這幾年在企業界也很熱,就是描述美職奧克蘭運動家總經理Billy Bean經營理念的魔球(Moneyball);一支長年薪資總額倒數的小市場球隊,如何力抗洋基、紅襪等財大氣粗的大市場球隊,並在2002年締造20連勝的歷史紀錄。

棒球統計數據 vs 企業經營能力

棒球統計數據 vs 企業經營能力

當然,棒球、魔球都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其所運用的各項統計指標與數據分析,以及對企業行銷規畫評估帶來的啟示,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在分析前,我們先試著將棒球一些基本戰力評估指標跟行銷能力做一個對應(如圖所示),這種對應沒有絕對標準,只是方便後續分析評估。

台灣企業之投打戰力分析

通常,台灣企業特別看重產品力及製造力,用棒球術語來說,球風偏向「防守野球」。這是最安全、低風險的作法,先求不失分、再想辦法得分。從歷史經驗來看,投手及防守戰力強的球隊,往往會取得冠軍,所以無庸置疑,產品力就是根本能力。但重點在於,台灣企業在這兩項戰力上是否獨步全球、後無追兵?如果是,那問題不大,如同生產鏡頭的大立光;但如果不是、或者領先差距有限,那麻煩就來了,因為台灣企業是投強打弱,對手則是攻守俱佳,兩者高下立判,宏達電就是明顯的例子。

台灣企業的行銷力為何這麼弱?偏執於「防守野球」觀念是致命關鍵,但究竟弱在哪裡、或者哪裡特別弱?則需要進一步借重打擊三圍來分析。

打擊率是最基本攻擊力分析,在本文中我們則定義為「點的行銷」,包括:店面規畫、通路經營、展覽活動、體驗活動、校園活動…等任何直接接觸潛在客戶的行銷,都屬於這個範疇。在打擊三圍中,台灣企業在這個部份做得相對較好,落後也不多,例如華碩、宏碁、康師博都有不錯優勢,康師傅在大陸的通路佈點及經營甚至位居領先。

相反的,上壘率、也就是公關能力,則是台灣企業最弱的部份。這種疲弱的公關力,甚至常常造成負面影響,帶給企業致命一擊,真的非常非常可惜。對資源相對弱勢的台灣企業來說,公關力原本應該是最需要重視的層面,就如同奧克蘭運動家總經理Billy Bean特別重視上壘率,但台灣企業卻在這一塊重視不夠、失分甚多。

長打率代表的是「面的行銷」,以三軍作戰來說,就是「空戰」,台灣企業在這方面完全沒有優勢,連打平都很難,因為先天資源差距太大(白話一點就是口袋不夠深),所以只能集中有限資源固守或做重點突破,全面開戰反而帶來更快滅亡。就如同洋基可以花錢大量收購重砲手,但奧克蘭運動家絕對玩不起這種遊戲,只能重點簽下1~2位,而且評估要非常精確。

上壘率不足  成品牌推動最大絆石

長打率的不足,可以靠打擊力及上壘率來彌補部份戰力,簡單來說就是「出錢出力,沒錢就多出力」。點的行銷與公關力就是多用心、多出力就可以不斷強化的戰力。以點的行銷來說,台灣企業基礎及觀念都不錯,未來跑得更勤、佈得更廣、紮得更深、精耕市場與客戶是努力方向;但公關力(上壘率)的問題就比較大了,因為問題不僅在於出力不夠,甚至往往還出錯力。

問題出在那裡?企業文化與態度是關鍵,反應出來就是面對媒體的生澀。歐洲行銷之父多明尼克‧夏代爾(Dominique Xardel)指出:成功品牌最重要的關鍵有二:一是「關係」,二是「溝通」;亞洲品牌普遍有溝通不足的問題。前陣子Forbes雜誌也撰文點出台灣企業與媒體溝通往往互動不良,這其實都反應出台灣企業公關力的薄弱,也成為品牌推動的最大絆腳石。

面對媒體過度低調與卑微,或者過度強勢及驕傲,是台灣企業普遍存在的兩種極端面向,甚至同一公司在不同情況下也會呈現這兩種極端處理態度。另外與媒體互動也往往存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他心態,甚至自以為聰明可以進行分化,這其實都是缺乏自信的展現。當然,台灣媒體也必須負一部份責任,企業與媒體都需要更積極去建立彼此的正面互動默契。

從打擊三圍來看,公關力絕對是台灣企業必須強化的戰力,而且是關鍵中的關鍵,但由於篇幅所限,在後續文章中,我們會另行針對公關力做更詳盡的探討。在接下來幾篇文章,我們將先以實際個案,運用上述棒球統計數據進行企業投打戰力剖析,而案例對象則是近年來讓許多人又愛又恨的宏達電。

關於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陳智逢,長期任職於科技及媒體產業,目前在DIGITIMES負責行銷領域相關工作。

關於「C&V淡水河畔話行銷」專欄

為一深度探討行銷觀念與趨勢的專欄,邀請賴玉琳先生及其他科技與媒體業資深工作者輪流執筆,並定期於每周一上刊,若讀者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建議,或希望投稿,請聯繫:chihfeng.chen@digitimes.com陳先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