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台灣發展智慧城鄉 平台革命應先行(之一)

中華顧問工程司執行長陳茂南接受DIGITIMES專訪。

中華顧問工程司為迎接物聯網(IoT)時代,近年布局積極由硬走軟,適逢成立50周年,中華顧問執行長陳茂南接受了DIGITIMES專訪。陳茂南表示,科技帶來顛覆性創新,政府需要「智慧」應對諸多改變,所謂的智慧除了指政策擘畫,更重要的是利用智慧應用降低創新型態產品、服務對傳統產業的衝擊,進而讓生活更舒適便利。

陳茂南認為,推動智慧城鄉已是全球趨勢,台灣若能善用自身IT產業優勢,結合地小人稠的場域特性,發展潛力無窮,唯須變革的是產業或政府部會的「孤島」性格,加強協作,「時機不等人」。他說,中華顧問走過半世紀,便利生活的核心價值不變,重心已從過去的工程硬體佈建朝向智慧生活應用發展,未來將全力發揮平台角色。

問:請問中華顧問工程司對於智慧運輸、智慧城鄉或智慧生活的願景?中華顧問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答:我們是工程和科技的法人,以公益角色參加社會服務,在政府、民眾和產業之間扮演整合協作的角色。因應數位時代的演進,我們希望在數位轉型或創新應用方面能加以著力,再連動到各方面,就形成一個向上發展進步的螺旋。我們的願景相當簡單,就是利用「智慧」解決過去到現在傳統無法解決的問題,讓生活更進步。

問:就您來看,台灣的運輸交通及城鄉場域在亞洲或在全球有什麼特殊之處?台灣在推動智慧運輸、智慧城鄉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台灣相對於全世界的優勢是,我們有產業的強力支撐,不僅ICT產業非常強,民眾的產品使用也是全球數一數二,大家對相關運用非常熟悉。另一個優勢是,台灣整體場域非常適當,我們有人口眾多集聚的都會區,也有一般規模的縣市鄉鎮,還有偏鄉,不同場域有不同需求與生活,在台灣都可以發展不同的應用,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可成為新產品服務的驗證場域。同時,政府的支持相對於其他國家都給了我們不錯的優勢。

不過,我們也面臨非常多挑戰,例如數位轉型始終很難普及,這背後牽涉到國內的產業或組織不擅於合作、協作,形成一座座孤島或說穀倉效應(silo effect),彼此的互通性和互助性不足,因此發展不夠快速。另一方面,新型態的服務或產品對傳統產業造成的衝擊,會需要更縝密而細緻的思考與設計來消弭各界的擔憂,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智慧」。這個「智慧」是雙關語,另一層意思是我們需要更多新的智慧化,包括像AI、大數據(big data)等能提供我們的其他幫助。

問: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推動上應扮演何種角色?

答:政府是擘劃者、領頭羊的角色,尤其是面臨新的衝擊或挑戰時,政府首當其衝也責無旁貸必須帶著產業和民眾一起進步。事實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責任的區劃應該有所不同,中央必須著重推動政策和整體計畫,地方必須關照到居民的需求,且根據自己的特色來規劃執行。我們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生活和治理原來就有分工,這樣的分工對推動智慧運輸或智慧城鄉有相當大的幫助。

不過我想提醒的是,同一套模式無法適用在所有區域,正確的發展過程應該是中央將構想協調地方配合執行,而地方執行成效無論成敗,均應該回饋給中央,形塑成一個共同的平台,然後再一次發給地方落實,這樣子才能真正整合。目前我們看不到整合這段,現在都是各自發展,產生很多套平台體系或模式,這必須改變。

問:當我們談智慧城鄉或智慧生活時,底層都需要數據的整合來支撐,您剛剛提到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做智慧服務時,可能會因為數據前端格式不一致或後端未整合時,導致推動不順?

答:這牽涉到我們的發展策略,而社群、平台會是其中的關鍵。智慧城鄉的生態系相當廣泛,像一般市民面對大大小小的市政問題,現在運用新的智慧化管理或維護模式,就能迅速回應他們的需求。過去產業是提供適用於所有客戶的制式產品或服務,但現在是客製化、無縫化,所有的服務都是主動提供。

在「民眾生活七件大事:醫食住行育樂購」當中,智慧運輸是重要基礎建設,串連其他方面需求的服務,然後再跟城市治理例如急難、緊急救護等系統整合,進一步變成智慧城鄉,配合以數據驅動的智慧化運作,就能讓生活的夢想得以實踐。我認為現階段平台是關鍵,大家如果各自為政會跟不上變化的速度,要能登堂入室一定要有人墊好底下的台階、幫忙跨過門檻,而供應方、需求方或其他第三方,彼此間在平台上相互加值。

問:目前在台灣智慧城鄉的發展上尚未看到成功的平台,不像大陸杭州有阿里巴巴「城市大腦」這樣的平台業者,是否這導致台灣智慧城鄉、智慧生活的發展相對緩慢?

答:我們也很羨慕阿里巴巴「城市大腦」,很多創新應用有機會在這樣的架構根植、發展,台灣同樣也需要這樣的架構。我們很習慣用XaaS平台,像Google、亞馬遜(Amazon),Line、Facebook也是,但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它們多是國外體系,無法滿足我們的特殊需求,那麼我們的發展必然會受到限制。台灣應該設法籌建這樣的平台。中華顧問這1~2年積極拓建智慧移動服務的公用平台,提供產官學研各界協作,節省初期在數據的處理、清洗等的時間與成本,匯集各方數據和資訊後進行加值。

問:這樣的平台是比較底層的資料交換處理,還是上層平台讓第三方業者發展各式各樣的應用服務?

答:我想平台分幾種,第一層是便利的平台,政府投注不少心力在此;第二層屬於通訊平台;第三層是生活運用的平台,由下而上分成端(前端感測、蒐集數據)、網(網路連繫)、雲(運算儲存)三層的基礎設施。即便如此,最頂層仍缺乏應用的模組和服務,比如智慧好行或行動即服務(MaaS)必須有一個平台提供路徑的規畫、提供旅行時間,媒合各方的需求資訊。這些平台需要許多時間構建,很難各自獨立完成。我們現在呼籲大家共同籌建一個平台,發展專屬於國內,甚至可以往外輸出的平台。

問:交通或行動(mobility)在智慧城鄉的重要性有多高?

答:交通主要與智慧城鄉中的智慧生活會有比較緊密的結合,醫食育樂購,例如醫療救護體系需要派遣或媒合,或像醫療專車巡檢服務需要整合,這些可透過交通串連,一旦串連就能將資訊串接起來,數據就會通透,也才有可能發展大的系統。智慧運輸本身是發展智慧城鄉的基礎,如果沒有行動上的便利,很難在其他功能發揮。(黃逸平﹧專訪,賴至巧﹧整理)

台灣發展智慧城鄉 平台革命應先行(之一)

DIGITIMES副總經理。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RPI)電機碩士暨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博士候選人,曾帶領DIGITIMES研究中心,並擔任多個政府及企業委託之研究顧問專案主持人,關懷多變局勢下的台灣產業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