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德國觀察(3):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進入AI時代,NVIDIA、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AWS、Tesla等八大公司不僅攫取大量資源,還意圖獨佔市場。但只要市場維持穩定,全球科技產業中仍有兩種公司會賺錢。

第一種是無所不在,又不可或缺的台商。第二種是擁有特殊技術,在專業領域不可或缺的公司,蔡司(Zeiss)就是很好的典範。一家創辦178年的企業,至今屹立不搖,必然有很多技術與企業文化上的遺產(Legacy)。

久仰蔡司盛名,亞洲人最想知道在這178年中,蔡司經歷過幾次重要的轉折?他們是一家獲利豐厚的公司,但為何維持以「基金會」做為管理主體的私人企業?

從納粹德國到二戰結束的東西德分裂,及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東西德的蔡司再度二合一,經歷過哪些高難度的挑戰?您能想像100多年前的公司有社會福利、休假制度嗎?

卡爾蔡司(Carl Zeiss)在1846年創辦生產製造顯微鏡的蔡司,幾年後他邀請物理、數學家阿倍(Ernst Abbe)加盟,兩人不離不棄的開疆拓土,成為蔡司成長茁壯的共同創辦人。

1888年,創辦人Carl Zeiss過世,阿倍在次年以Carl Zeiss之名成立基金會,讓蔡司這家未上市公司,關注員工的工作權與相關福利,進而成為社會共有的企業。1912年,蔡司跨出顯微鏡的舒適圈,開始生產相機,並將鏡片事業擴展到不同領域的應用。

蔡司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1933~1945年由納粹掌握的德國瘋狂擴張,並將所有的資源投入戰爭。除了賓士(Mercedes-Benz)之外,BMW為德國戰鬥機製造引擎,據說BMW的藍白徽靈感就是來自戰鬥機飛行員看到的天空。

Carl Zeiss來自東德圖林根州的耶拿大學,可以想像原本蔡司的重心在東德。但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的工業被拆解成兩份,蔡司在東西德分裂前夕從東德連夜搶到77名頂尖的工程師,並將總部設在西德司圖加特附近,人口不到1萬人的上科亨,讓這些工程師迅速的成為西方陣營成員。

蔡司經歷了納粹德國的威權時代,東西德分裂又統一的兩次世紀大考驗,1991年的東西德蔡司合併成一家公司,但光是東德蔡司就有1萬名員工,這些意識形態不同,都是光學的專家,整合上的難度必然高於一般的合併案例。

從管理學的角度,合併的成功就是蔡司呈獻給人類最偉大的資產。蔡司員工毫不掩飾自己對公司的喜愛,就像熱愛自己的國家一樣,這種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情感,也來自經營者的心態。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