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台科大演講「未來人才的學習力與軟體思維」,會後和幾位台科大教授餐敘,當中提到產學合作的現象以及在職場上員工訓練的問題,突然讓我想到幾年前在退休前幫公司領導階層寫了一份研發技術人才訓練的白皮書,我用的標題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標題起因於我在訪問公司研發人員上過公司教育訓練課程後的感受,其中一位員工說,「Konrad,我們公司有錢,也請了很多很好的老師,我知道他們要教我成龍成鳳,但是當我回到座位上、每天都在打洞的時候,請問我怎麼成龍成鳳?」
職場上的學習大致分為2種。一是實體或線上課程,通常員工可以藉著這樣的一個教學課程了解「過去已知」的知識、技術或應用。二是OJT (On-Job Training)做中學,藉著每天變化多端的工作中,實際地從成功與錯誤經驗中學習。
按照麥肯錫的調查,從2010到2014年,即使公司將訓練的重心從高階主管轉移到前線員工,在訓練方法上並沒有太多的變化,on-the-job teaching仍是最直接、重要的方法(註)。
「龍生龍,鳳生鳳」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指的是天生、是基因傳承;對於無法改變自己先天出生的所有人,「龍生龍,鳳生鳳」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後天環境,從學齡前的家庭、鄰里環境,到學校師生制度的軟硬體環境再到職場。離開學校後在職場的工作學習環境,強烈地影響改變我們的一生,比起學校教育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職場教育最重要的是創造培養好的「學習環境」,讓投入職場的年輕人,在豐沃的土壤中,像一粒小小的種子,透過空氣(文化)、陽光(系統)、水(工具、資源),自然有機地長成大樹,麥肯錫報告中特別提到職場教育成功的組織往往組織的效能較強,並且超過設定的目標,所以強化職場教育對個人、對公司、對產業的永續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課題,也是個人、公司、產業無可推諉的的責任。
當然,如果產業不求長進,也無法提供適合成龍成鳳的環境,我在台科大的演講中,特別鼓勵學生,不要在五斗米中折腰,要自己突破打洞、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總而言之,每個人在入職場前,就要培養「未來人才的學習力與軟體思維」,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必成為職場中任刀俎宰割的羔羊。
註:請參照「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圖3。
台大電機系1981年畢業,獲加大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博士。旅美期間曾任林肯國家實驗室與HP資深研究員,離美後曾陸續於特許半導體、華邦與世大積體電路任職,於1998-2005年間於台積電擔任研發處長,負責0.18/0.13微米與65奈米先進製程研發,2005年赴美負責台積電美國研發計劃及先進技術客戶合作專案,2012年轉任台積電研發基礎工程處及先進技術管理辦公室處長迄今。曾獲14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研發管理創新獎及行政院92年度「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熱心於台灣年輕人的教育與職場問題,積極投入均一教育平台、為台灣而教等教育公益的推廣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