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到大安森林公園旁的豪宅作客,主人是駐台機構代表,主題是半導體。大家都想知道下一步怎麼走,我躬逢其盛,經常被問。產業界憂心的是水、電、人力的問題,我談的是供應鏈與國際合作的戰略。
找台灣合作也需要一個支點。美國人可以拿國家戰略當支點,拿G2對抗來號召,其他國家就不容易了。自己國內有市場的,得拿出市場來引誘台灣,沒市場的那就跟台灣一起創造市場,沒有市場商機,商人幹嘛跟著官員團團轉,這種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市場在哪兒?有汽車工業的國家可以說服Tier 1的汽車零件供應商,這些能與車廠對話的企業可以當成平台,加速台灣供應鏈加入體系,並成為驅動改革的力量。也有人問,那會不會被台灣人整碗端走?如果不想跨國合作,整碗都會被端走,跟台灣合作還可以保留半碗,如果能夠真正進行到跨國合作,那是可能再添一碗飯的!
永遠記得一句話:「別只在意您手上有幾張好牌,要注意的是遊戲規則改變了沒?」
時代的轉折中,有人大勝,有人暗自垂淚。1985年的英特爾(Intel),看準了PC將要起飛,而記憶體備受日本威脅,英特爾宣布放棄記憶體,全力搶攻微處理器,才有之後30多年的榮景。1993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認知在成本結構上難以與台灣抗衡,選擇放棄OEM代工,開始定義市場,發展品牌,搶攻頂尖科技的殿堂。
沒有痛定思痛,觀察世局的能力,注定會被市場所淘汰的,而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危機入市」的台積電與三星,現在各自在晶圓代工與記憶體稱孤道寡。
德國、日本、南韓、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義大利這些國家,汽車工業佔GDP的比重都在7~10%,如果缺乏因應的策略,正在改朝換代的汽車業就會成為國家未來的負擔。許多國家嘗試說服台系大廠到他們國家設廠,連印度總理穆迪都說,印度不會在半導體產業中缺席。
但Tesla除了AI自駕晶片之外,全部半導體都對外採購。事實上,今天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上下游串連整個半導體的供應鏈,美國做不到、中國做不到,台灣只是比較接近理想狀態而已,外行的政治人物就誤認「只要砸錢,沒什麼做不到的!」,但餐敘中就有人說:「我們的鄰居就沒做到!」
傳統汽車業正從內燃機引擎走向電動汽車,零件、半導體整套改變,很多Tier 1的零件供應商在台灣低調的設置採購處,因為他們只想跟「願意打工」、「聽話」的配套廠往來。搞了三十年的OEM,台灣的電子業不是笨蛋。世局已經大不相同,食古不化的不是台灣人,而是那些自以為比別人聰明,可以「以夷制夷」的歪國人!
但台灣人也得學會跟別人對話,這時候,我更體會媒體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