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電子時報選了一則外電當頭條,標題是” 量子產業醞釀新革命 南韓政策大力扶持”, 文中提到在美國、大陸、日本等國擴大投資量子產業之際,南韓視量子產業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主要新產業,希藉由特別法案全面支援量子產業發展。該特別法案包括量子ICT技術推動系統、基礎架構及新產業養成等,推動領域遍及量子電腦、量子應用計算及元件、及量子通訊等。
這是南韓在政策上領先台灣的又一事例,從無後視鏡汽車、無人機到自駕車、智慧醫療,不管是科學政策、產業政策至市場管理政策,台灣普遍落後南韓。以量子產業來說,南韓政府過去曾已數次嘗試制定量子產業特別法,但都沒有成果,這次則確認列入南韓十大IT核心技術,將擬定中、長期推動策略,推出多元支援方案。
台灣產業與國際競爭對手若同時起跑,南韓大財團有資源優勢,而大陸對手更有在市場、人才、資金及政策補貼各方面等舖天蓋地的優勢,台灣產業要獲勝難度甚高,先跑才能有較多機會,因此必須在產品生命週期前期就有所著墨,才能有較大的機會。
成長期之後,廠商自己可以攫取商機,市場競爭各憑本事,政府助益有限。政府若希望靠政策協助或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就必須走在市場之前。
在經濟、金融、企管、心理學等領域有組重要的對立概念:風險規避(risk averse) vs.風險承擔(risk-taking),探討在面對不確定狀況下人或組織會如何行為。政府若不願承擔風險,去研擬與推動具前瞻性的政策,而只是看別的國家有什麼政策就東拼西湊,也許政策方案是完備了,但真正需要政策的timing卻過了。產業界寧可要完善度只有50分但走在其他國家之前的政策,也不要落後的100分政策!
DIGITIMES副總經理。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RPI)電機碩士暨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博士候選人,曾帶領DIGITIMES研究中心,並擔任多個政府及企業委託之研究顧問專案主持人,關懷多變局勢下的台灣產業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