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809
DTR0829

要企業捐錢,得先想想「城市的未來」

5年前,京都劇院重建,把前川大師的作品用玻璃帷幕覆蓋、保護,而新建的建物外觀,我們可以看到細膩的清水模,原先售票口旁的磚牆、蔦屋書局的木製地板,無一不是建築精品,這樣的作品,只要條件合適,取得冠名權的企業也與有榮焉。黃欽勇/攝

如果我是夠富裕的企業家,我也很樂意「冠名」具有城市代表意義的建築。只是,台北市政府的公共建築中,有這樣的建築供我們挑選嗎?

竣工於1960年的京都劇院,第一代的建築是日本國寶級建築師前川國男的作品,5年前,京都劇院重建,把前川大師的作品用玻璃帷幕覆蓋、保護,而新建的建物外觀,我們可以看到細膩的清水模,原先售票口旁的磚牆、蔦屋書局的木製地板,無一不是建築精品,這樣的作品,只要條件合適,取得冠名權的企業也與有榮焉!

多年前讀過一本書「城市的遠見」,書裡頭有作者與巴黎市長的對話。作者問:「巴黎的地磚為何厚達15公分?

市長回答:「我們希望100年後,巴黎還是世界人的巴黎」;15公分厚的地磚不易翻覆、碎裂,這是巴黎人的堅持。當我們不願意為這個城市的百年大計付出心力時,我們怎麼會有值得贊助、冠名的好建築呢?台灣公共建築通常都是「公開招標」,側重成本,品質的要求是「通過檢驗」便可,我很害怕搞不好冠名幾年之後,最大的問題是冠名企業要忙於「維修」!

聽說柯市長不借錢,很會還錢,這是好事;但我也期待,柯市長知道怎麼花錢,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口上,讓每一個新的公共建築都能動人心弦!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