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三星看漲,還是看跌?(6/10):南韓左右為難,甚至有孤立風險

日本、歐盟都積極尋求與台灣合作,美國甚至以Chip 4半導體產業聯盟的框架,試圖綁住亞太地區的戰略夥伴,對Chip 4聯盟仍有疑慮的南韓會如何自處?

南韓7、8月出現單月近百億美元的高額逆差,半導體出口減少是主因,而進口的能源、原物料暴漲,加上韓幣貶值,總統尹錫悅的不支持率,直追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李明博,這也意味著南韓正在捋緊腰帶,他們對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應仍記憶猶新。

2021年南韓與台灣出口的半導體都有60%銷往中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工廠、SK海力士(SK Hynix)的無錫工廠,各自貢獻40%以上的NAND Flash與DRAM的產出,這讓三星與SK海力士左右為難。

相較於南韓,台日基於產業結構與政治理由,毫無懸念地靠在美國這一方,而日本在2019年7月開始管制三種半導體材料輸往南韓的舉措,對日韓之間的產業關係更是種長期的表態。

相反的,針對物聯網與電動車產業的多元需求,台日兩國高度互補。台灣長於製造,但設備、材料工業基礎薄弱;日本不僅材料設備工業基礎厚實,鎧俠(Kioxia)至今仍是記憶體大廠,而羅姆(Rohm)等高功率、第三類半導體的實力也是未來台廠合作的潛在夥伴。

甚至可以說,南韓可能是半導體四強中最容易被孤立的國家,而高度倚賴的記憶體,客戶會依據價格高低而自動調整記憶容量,與「缺一不可」的邏輯晶片商機大不相同,過於跟隨市場循環運作的產業結構其實暗藏風險,這也是三星市值低於台積電的關鍵。

深知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南韓政府在2021年5月發表「K-Semiconductor」計畫,宣布到2030年之前將投入510兆韓元(約380億美元)資金,提升半導體產業的規模與競爭力。針對研發支出提供40~50%的租稅優惠,設備投資也有10~20%的租稅獎勵,第三類半導體也布局了2.5兆韓元的資金。

基本上,南韓半導體業能採取的未來策略,不外乎是以記憶體產業為基礎的「In-memory Computing」、補強非記憶體產業與材料設備業,縮小記憶體市場變動性可能帶來的風險。

設備廠因為零件短缺,疫情之前備料3~4個月的狀況並沒有紓解,到2021年時交貨的前置期已經是12個月,2022年中更長達18個月,近期景氣走跌,稍微舒緩,但設備無法正常出貨,連台積電在內的大公司都會受到影響,放緩產能擴張速度也是必然。

南韓的材料設備業雖有進展,但不是頂級企業,也難以面對高強度的競爭,現在美國限制半導體出口中國、俄羅斯的措施,無疑也告訴南韓,半導體業生態系的完整性依然是產業競爭的重要關鍵。

除此之外,DUV/EUV(深紫外光,極紫外光)設備、ESG等議題如果沒有適當的解決方案,也都會是南韓未來產業競爭上的軟肋。非記憶體到7奈米、記憶體到1z奈米 / 1a 奈米的階段,EUV設備都是競爭要件,南韓無法承擔在半導體設備上受到限制的風險。

歷史上總是被霸權國家操弄的南韓,最期待的是國家自主,但中型國家想逐鹿全球的領導地位,少了政治力的支持,背後卻可能是極大的風險。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