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TRAPP40
member

2030半導體業誰領風騷(9/10):以合作與新商機取代對抗

過去30年,全球經濟成長的動能3分之1來自中國,這是中國對世界正面的價值,但中國在引進外資、善用國內市場優勢的背後,卻是以「科技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為本的一帶一路擴張戰略,在意識形態有別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自然膽戰心驚,並認為這是對西方資本主義最嚴厲的挑戰。

但就算是意識形態的對決,產經的發展仍然不能偏廢,因此美中雙方各自克制,避免激烈的衝突,但圖窮匕現,各種方法用盡之後,如果雙方依舊找不到平衡點,那麼更接近軍事衝突的準戰爭行為就不斷的上演。美國政府射出的三支箭,包括AI與超級電腦晶片、高階記憶晶片與美系人才禁令,都對中國造成沈重的打擊。

至於中國會就範嗎?或者或重演二戰時期,德軍無法掌握儲油槽就將儲油槽炸毀的舊事嗎?除非中國領導人瘋了。如果台灣,甚至南韓、日本的晶圓廠都受到威脅,我們可以想像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創,至少十年以上難以恢復,糧食、氣候、軍事的威脅將隨之而來,這已經不是「膽小鬼遊戲」可以描述的情境。

我們並不認同在美國重建晶圓廠的效益,曾經在1970年代參與半導體技術引進計畫的台灣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強調,過去半導體之所以能飛躍性的成長,關鍵在於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黃金時期是1990~2010年間。這20年間各國相互投資的FDI成長率,都在全球GDP成長率的2倍以上。但2010年後全球化趨勢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區域化生產體系與投資,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運作依然是關鍵。

只是供應鏈上的參與者,都希望找到在地的參與者共襄盛舉,藉以同時掌握在地商機。近期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積極奔走亞洲各國,不就是期待用自家無與倫比的量產製造能力,結合在地的資金與服務體系,串連整個新興市場嗎?這是新版本的一帶一路,而發起者將會是以台商為主的供應鏈大廠。

畢竟美中之間的賽局,台日韓與鄰近國家都只能提高籌碼,讓戰爭不至於發生,另一件台日韓能做的事,是讓東協、南亞國家間接進入賽局。擁有龐大年輕族群的東協、南亞國家,加上地緣上的優勢,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但這些要透過民主選舉的國家,不可能如中國一樣效率化投入策略性產業。

實務上最好的發展模式是,「不是把所有的工廠搬回美國,而是讓台灣半導體的產業經驗國際共享,將產業基礎建設優先落腳東協南亞國家」。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