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數位轉型 AI已無可替代
政府資源投入對學研界乃至產業界都有引導作用。按照行政院當前政策,台灣未來幾年都將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深耕前瞻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導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AI)、5G應用,強化產業優勢。根據政府部門規劃,經濟部和科技部(計劃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將共同投入以AI為核心技術的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任務。 根據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的定義,A
產業AI化 數位轉型關鍵利器
AI的應用逐漸在醫學、防災、文化、金融、政府服務等各方面開花結果,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可說無遠弗屆。 由於產業AI化趨勢快速變化,經濟部技術處2018年曾經委託工研院啟動「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集結議題庫、資料庫、人才庫,共同支援產業發展AI應用。該平台成立迄今4年,使用會員上萬家,除了中小企業外,亦包括大型傳產和電子業廠商,可見數位轉型的趨勢下,各界都對如何使用AI解決
抓住你的視野 魚缸AI化海科館看得到
經濟部技術處於Touch Taiwan 2022攜手友達、群創、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工研院等產研機構,發表應用不同場域的智慧顯示虛實融合系統、面板級先進製程驗證平台等35項應用,為智慧顯示產業注入新能量。 現場展出工研院研發的全球首創透明顯示車載虛實融合互動系統,可依乘客視線秀出導覽資訊,在飽覽窗外美景時,觀看導覽資訊也不容
不做可能會破產!台經院張建一:淨零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
「要嘛轉型,要嘛破產!」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一語道破淨零轉型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企業身處不確定因素劇增的年代,面臨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還有迫在眉睫的減碳時程,企業必須「雙軸轉型」,不只加速數位轉型,也要及早淨零轉型。 淨零轉型究竟能不能創造企業競爭力?答案是可以,但張建一表示,其實這大部分只是維持既有的競爭力,如果不做淨零轉型,未來商品恐怕根本賣不出去。同時張建一
台灣電動巴士開疆闢土 海內外見MIT身影
現今全球移動載具減碳趨勢以及台灣「2030公共巴士全面電動化」政策,驅使車用電子、ICT產業鏈跨足電動巴士賽局。以政府端來說,國發會於2022年3月底推出2050淨零碳排規畫,加速交通部2030年客運公車將全面電動化,交通部次長陳彥伯指出,未來在交通方面,將朝三面向進行改善,分別是需求減量、運輸移轉以及技術改善。 電動大巴市場正式起飛 公務車也要電動化
高科技產業橫刀奪愛 傳統產業嘆人才難尋
產業面臨人才荒,從科技業到傳統產業無一倖免,其中因電動車、AI等新興領域的高速發展凸顯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產業更是搶人才跑第一線,然有龐大人才需求的,不只科技業,傳產人才需求近3年也大幅成長超過7成,且在智慧製造趨勢下,這些傳產甚至還要跟科技業搶同一種人才,在這場全台搶人大戰中,傳統產業興嘆,不只人才難尋,現在恐怕連有錢也請不到人了。 機械業不只搶不到人 還
電商業綠色革命 Momo南區物流中心打造綠建築
全球面臨淨零碳排趨勢,不只製造業首當其衝,電商業者也在這波綠色革命規劃自己的企業綠色作為。富邦媒位於台南新市區的Momo「南區儲配運輸物流中心」昨(13)日舉行上樑典禮,預計2023年可完工加入營運陣容,將強化「北貨北送、南貨南送」,可望有效均分訂單量,完成Momo全台短鏈布局藍圖。 為提升南台灣物流服務效能,以及擴展快速到貨的服務區域,momo自2018年起積極投入南台灣物
數位轉型不能獨善其身 企業內外同步啟動方能成功
近幾年全球經濟遭逢巨變,先是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讓全球製造業板塊出現大幅挪移;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則讓供應體系直接斷鏈;在此同時,產業內部也發生變化,快速普及的新科技帶來一波產業升級浪潮。 在內外兩面的壓力下,數位轉型被多數企業視為面對未來競爭的重要策略,不過數位轉型是過去未曾接觸的全新思維,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該怎麼做?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提醒業者,科
大南方數位轉型 高雄AWS雲端創新中心啟動
亞馬遜(Amazon)AWS攜手佳世達集團旗下的聚碩科技,與高雄市政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四方共同推動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並正式揭牌營運,未來將成為南台灣新創、數位和雲端人才的培育基地,加速大南方數位轉型計畫。 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將結合AWS雲端運算技術,以及聚碩在數位轉型服務領域的基礎,招募不限領域、不限階段的新創,針對其開發數位服務所需的雲端運算,如物聯網
發揮地大優勢 高雄打造完整智慧科技產業鏈
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2022年首度在高雄舉辦,近150家廠商參展,其中高雄市經發局與經濟部技術處合作,展出運用4K真人影像全息成像,展現3D立體效果的「5G瞬傳門」、以及AI跨屏透明顯示的「智慧窗屏導覽系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