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力發展清潔生產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工信部)公佈,2016年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其中關於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施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勢必會對仍以大陸為生產基地的業者帶來重大衝擊。
事實上,大陸各地企業早已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投入清潔生產技術的改造工作。如河南省以源頭預防、程式控制和資源利用為手段,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實施汞、鉛削減清潔生產工程和高毒農藥替代清潔生產工程,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全省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準,希望到2018年時,全省80%以上的重點企業能夠實施清潔生產,實現每年消減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5.5%、二氧化硫4.5%、氮氧化物8.0%、煙(粉)塵3.0%的目標。
為了達成前述目標,河南省除積極鼓勵業者運用國家和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及科技計畫(專項)等管道,區分不同階段提出重大清潔生產技術攻關計畫,加快清潔生產技術研發外,同時也積極組織相關企業應用工信部發佈實施的35個重點行業、180項先進成熟清潔生產技術,積極推廣先進清潔生產技術。
江蘇省也特別針對石化產業規劃佈局,目前是在未來15年能將江蘇沿海地區打造出臨港的大型綠色化工基地,以進口油氣資源為主要原料,形成包括清潔油品、基礎化學品、三大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在內的多元化產業鏈群;江蘇南部及沿江地區則是轉型為特色高端加工基地,發展以高性能合成材料、精密與專用化學品、生物化學品、新醫藥等為特色的專業園區;蘇北內陸地區則是形成打造出深度加工利用專業園區。
但江蘇省最主要的目標還是推動綠色化工,希望能將石化行業能耗增加值在2015年基礎上降低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物排放總量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2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35%以上。
法規日趨嚴格 清潔生產不能猶豫
大陸類似河南或江蘇的清潔生產推動計畫多如繁星,除了因應國際減碳的壓力外,更重要的還是大陸為霧霾所苦,工業生產所導致的空氣汙染已經嚴重影響都市的居住品質。
如2015年12月,在有2,200萬人居住的北京,有好幾天局部地區的PM2.5讀數高達900微克/立方米(世界衛生組織的濃度標準值為25微克/立方米或以下),甚至有報導指稱,北京人2015年幾乎有半年時間呼吸不到符合達國家標準的空氣。
其實要達到清潔生產的目標,絕非科技技術或產品應用的能力問題,關鍵在於企業是否願意履行社會責任。大陸也因此從2015年起推出一系列的新修訂法規,包括「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加上針對大氣、水及土壤的汙染防治行動計畫也將陸續頒布,在日漸完善的法制框架下,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和風險也將顯著加大,也促使企業必須要設法找到兼顧環保及經濟效益的生產方式。
如大陸十大污染最嚴重城市有七個在河北,若想要實現目標,身為大陸最大的鋼鐵出產省的河北省就要削減至少三分之一的粗鋼產能,並將出產總量上限訂在1億2,000萬噸,還得大幅削減水泥和玻璃生產,以及其他重污染產業。
京津冀也得大幅降低其對煤炭的依賴。由於該地區2012年有73.1%的能耗需求是由燒煤來滿足,若希望到了2030年,能將這個比例降到30.7%,天然氣的使用比例則要同時增加超過3倍,地區內的工廠、電廠、鋼廠、水泥廠的排放進行有效的控制。
這些目標雖然很難達成,但並非不可能。如山東造紙企業已從原來的1,000餘家,減少為現在的不到300家,但產量仍佔大陸市場15%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卻僅為全國造紙業排放的5%,顯然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的目標,絕非不可能達成。
透明化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總工程師喬琦指出,大陸想要達到清潔生產的目標,主要的挑戰在於產業園區彼此的競爭相當激烈,卻又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而許多國家級開發區因為處於轉型和二次創業階段,管理體制和環保監管有待完善與規範,造成部分工業園區環境監管不力,環境違法現象頻出。
大型企業由於涉及更為廣泛的社會責任議題,因而更需要加強透明度的管理能力,學會並善於處理公共關係,以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未來,編發CSR報告可能不再是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履行成果的最主要方式,網路即時資訊的披露,將更有助於企業維護良好的社會溝通與贏得利益相關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