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智慧型服務 使產線邁向全面智動化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ST Microsite

結合智慧型服務 使產線邁向全面智動化

  • DIGITIMES企劃

智慧工廠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智慧型服務的「網」,而非象徵終端硬體設備的「物」,終極目標在於促使產線具備自動感知、預測與配置能力。The Endress+Hauser Group
智慧工廠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智慧型服務的「網」,而非象徵終端硬體設備的「物」,終極目標在於促使產線具備自動感知、預測與配置能力。The Endress+Hauser Group

智慧工廠的精髓在於智能自動化,而智能自動化主要植基於三個層次,由下往上依序是「設備接入層」、「資料採集層」及「應用接入層」;意欲貫穿三大層面,成功打造工業4.0智慧工廠,則有賴廠務管理與資訊單位攜手合作,雙方亟需共同推動的事項甚多。

在近期,有知名電腦大廠的董事長針對物聯網發表看法,他認為,環顧物聯網商業模式,真正的主體價值,乃在於擁有智慧型服務的「網」,但很可惜的是,台灣多數的供應商、甚或需求端,似乎都搞錯了方向,誤將物聯網錯置為「聯網物」,反倒把價值訴求彰顯於「物」、也就是終端設備之上,無怪乎現今許多聯網物解決方案的商業價值都不高,獲得的市場迴響也相當有限。

因此製造企業大費周章推動生產資訊的數位化,再延伸到機器端形成機聯網,其間佈建為數可觀的感測器、遠端I/O模組或控制器、無線轉換器、資料集中器,也在後台建立了SCADA圖控系統,終極目的絕對不僅止於將大量機台設備的狀態資訊,即時傳送到中控室,接著透過SCADA介面呈現出來而已,如果沒有後續的延伸應用,這般應用場景充其量也只是部署眾多「聯網物」,對於提升製造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其實沒有太大助益。

所以政府在定義生產力4.0的過程,除了訴諸物聯網、機聯網外,也強調必須再藉由系統管理、巨量資料(製造+服務)技術與精實管理,達成聯網服務製造系統之創新營運模式;顯見真正的好戲,並未在物聯網或機聯網等環節劃下句點,換言之,舉凡設備接入、資料採集甚至是應用接入,都只是企業賴以強化生產力、競爭力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

奠基開放標準  確保前後台整合無虞

有業者認為,為了讓後續的故事可以發展得更為璀璨亮麗,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則包括在設備接入、資料採集及應用接入等層次所鋪陳的每一個梗,都必須要有延展下去的空間,因此如何確保整個關鍵技術策略的推動,每一步都奠基於標準化及開放資源,對於不管是廠務管理或資訊單位,肯定都是極其重要的課題。

比方說,針對智能自動化的中間層次,意即「資料採集層」,必須藉助標準化資料通訊標準,例如具有輕量化優勢的MQTT(MQ Telemetry Transport)協定,在感測器、制動器、裝置、應用等各式底層物件,以及上層雲端平台之間,得以進行安全無虞的雙向通訊。

至於再往上一層的「應用接入層」,一方面需要建立標準化應用接入服務,譬如RESTful API,二方面則需援引開放性流程設計方式,孕育IoT視覺化流程,而針對流程編輯部份,現今愈來愈多業內人士已傾向採用一項名為Node-Red的開源工具,它是一個基於Node.js,並藉由瀏覽器運行的視覺化流程編輯器,訴求讓使用者僅需透過拖、拉、放等簡單步驟,完全不需要撰寫程式,即可透過元件的串接快速勾勒IoT應用流程,其內含應用端的後台系統、前台裝置設備,以及不同設備透過IoT閘道器所連結的I/O節點,旨在以最快速度將生產流程數位化。

前述三層式架構,輔以結合標準化及開放資源元素,是否已經締造出成功案例?答案是肯定的,譬如某家紡織廠,便依循這般模式,為內部染整設備導入物聯網架構,利用無線轉換器、資料集中器等中介裝置,確保染料儲存、調色、染料分配輸送、染色直到布車等不同生產流程的資訊,一路走來皆可不間斷即時傳送,進而創造諸多立竿見影的效益,包括讓物料損失幅度減少6個百分點,染色精準度從原本85%推升到90%,因應染整製程所需投入的人力,也由原來的11人減為6人,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年可回收的報酬高達百萬美元,可謂成效卓著。

另一電子設備製造商,充分運用了現今最被廣泛採用的Web服務——RESTful API,據以串接前後台的各類型儀表板、資料庫、MES或ERP...等等節點,俾使管理端可透過統一介面,集中監視與控制所有現場維運設備、工業自動化系統,以及物聯網感測裝置。

生產力4.0效應  在各產業逐步遍地發酵

值得一提的,伴隨政府生產力4.0推動計畫應運而生的諸多示範案例,也頗具借鏡與學習的價值。以工具機產業為例,原本其潛在客戶之一的航太製造廠,大多採用進口工具機,儘管此舉有助於接單,但設備購置成本偏高,也讓售服維修停機時間隨之延長;而台灣工具機廠為搶進此一高附加價值市場,並協助航太製造廠解決過往難題,遂利用CPS數位設計與製造技術,藉由遠端平台提供切削製程策略,藉以加值設備製造服務水平(含括製程模擬、自主排程、預兆診斷、產能監控、生產履歷等項目),與此同時,也藉由CPS傳動系統應用力模擬,快速縮短50%試製時間,並提高加工效率達4倍之多,連帶透過輕量高剛性結構數位設計,降低兩成材料成本,使其如願叩關航空零組件加工用工具機市場,且單機價格由原本新台幣1,000萬元提升為1,600萬元。

此外,自行車業者為了解決3K(辛苦、危險、骯髒)作業環境下的缺工問題,更為了銜接技師老化遺留的人才斷層,且亟思更有效呼應市場精品化趨勢,故而導入生產力4.0方案,一方面建立一個涵蓋數位結構自動生成、碟煞結構熱傳分析、鏈條傳動系統模擬、車架動力機構模擬等智慧機能的CPS數位設計與製造平台,二方面則藉助雲端服平台、感測器(含車況感測、生理感測),孕育出諸如騎乘模擬、風阻模擬等智慧服務。透過上述改造計畫,該自行車業者得以縮短新產品開發時間,並且受惠於客製化產品與智慧化服務,使整車出口平均單價為之上揚。

而在印刷電路板(PCB)產業方面,則亟欲扭轉現今諸多不利因素,包括大量依賴人工作業無法提升產品精度與良率,現有檢測系統耗費人工過大、無法提升生產效率,以及智動回饋不足、無法承接少量多樣訂單,於是決定結合感測與網路、物聯網應用、智慧機械與機器人應用、大數據分析,及精實管理(生產排程最佳化)等完整元素,導入生產力4.0方案,期使產線具備自動感知、預測與配置能力,且可充分支援彈性生產,且一併建立多樣化高良率、彈性快速的製造模式,終至實現PCB全線生產智動化。

至於面板廠,則透過類比訊號採集模組進行機械手關節的特徵值訊號採集,以實現設備全面感知,並以SCADA圖控軟體實現雲端智慧運算與異常報警的功能,以期大幅降低產線停機風險,同時落實關鍵設備之預防保養;其具體做法,乃是在廠區設備間佈建大量分散式資料採集模組,藉此完整收集機台設備的關鍵數據,藉由合理成本達到現場端全面感知,若是從中察覺異常數據,便即時上傳雲端,再利用圖控軟體進行特徵值分析與遠端設備監控,以利在最短時間內排除障礙,不僅大幅降低現場巡檢之人力需求,更藉助預防保養機制而大幅減少停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