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底層打造工業物聯網 逐步實現智慧製造系統效益 智慧應用 影音
藍牙
Event

由底層打造工業物聯網 逐步實現智慧製造系統效益

  • 魏淑芳

西門子在德國Amberg的工業4.0示範工廠,就透過工業物聯網全面串連廠內所有設備。圖片提供/Siemens
西門子在德國Amberg的工業4.0示範工廠,就透過工業物聯網全面串連廠內所有設備。圖片提供/Siemens

2011年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工業4.0概念第1次被提出來,2012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投入2億歐元,全面啟動工業4.0政策,之後全球製造業開始掀起智慧化浪潮。

除了各國如美國、大陸、日本等,都推出相關政策外,製造大廠如西門子、施耐德、洛克威爾、歐姆龍等,也都展開全新的產品策略,而觀察各國政府與廠商的計畫,可以發現其策略方向雖各有不同,不過之間仍有交集。

連網已成為現在製造設備的必備功能,透過各類型通訊標準與技術擷取設備數據,讓系統達到智慧化願景。DIGITIMES攝

連網已成為現在製造設備的必備功能,透過各類型通訊標準與技術擷取設備數據,讓系統達到智慧化願景。DIGITIMES攝

最大的交集處,就是透過聯網技術整合OT與IT系統,讓第一線設備的數據,可以被即時且完整的掌握,進一步延伸出更多具智慧化的功能,而這也就是工業物聯網(Industry IoT;IIOT)架構,從目前發展來看,工業物聯網已然成為製造業未來的骨幹運作系統,串聯OT與IT系統,落實智慧製造願景。

不過對台灣造製造業者來說,工業物聯網的導入並非一蹴可及,就有業者指出,目前工業物聯網架構都以大型製造業為主,而台灣的製造型態則以中小企業為骨幹,工業物聯網能否合適套用在台灣產業,以目前狀況來看,的確不適合。

台灣製造業者不應魅惑於市場聲音,只求快速的導入物聯網架構,而應審視本身需求,與系統整合商深切討論,貼身打造出專屬架構,所有的物聯網架構,都必須要以情境設計為導向,企業主比須先行找出自己問題,再透過物聯網架構來解決,之後再逐一檢討調整,而不是把工業物聯網視為萬靈丹。

要打造工業物聯網,必須從智慧化、整合化與人機協調互動等3個方向著手,其中智能化是智慧製造系統的重要願景,也是工業物聯網的設置目標,要達到智能化,設備與系統平台的連接是先決條件,透過系統的連結,設備所產生的數據才能被傳送、儲存與分析,因此不只是硬體設備,軟硬平台的整合也成為必須,整合是智慧化的先行條件,不過這並不代表導入者一定要立即讓智慧化到位,在製造業中,讓利潤產生永遠是第一要件,因此智慧化目標必須有先後設定順序,循序漸進的依次完成目標。

在整合部分主要是鏈結製造業中不同環節的部件,現在市場上各類型產品的功能越來越複雜,所需的零組件也越來越多,以智慧型手機為例,現在所需的感測器、處理器、IC等越來越多,這些零組件不僅數量激增、效能越來越高,而且客製化需求也不斷提升,這都因素都促使製造系統加速升級,新世代製造系統的各部位元件,都需要極高專業,要在工業物聯網架構中,順利整合這些高度專業的元件,技術和經驗缺一不可。

最後則是人與機器的協調互動,過去一段時間,智慧工廠的最終願景曾被描繪為「無人工廠」、「關燈生產」等,不過多數業者指出,這兩個願景非但不切實際,對智慧製造系統來說,其效益也非最佳化,智慧製造的最佳化效益應該是AI+HI,也就是結合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在智慧製造架構中,由機器負責高勞動力的工作,人員則轉往更高價值的部分,以人機共工的方式運作,不過要讓兩者共同作業,必須同時考量到效率與安全,這也可從工業物聯網中的感測網路層進行。

就製造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來看,現在台灣產業已經進入轉型期,過去台灣製造業多以人力為主,自動化設備雖也有導入,不過整體來說比例仍不若歐美國家,因此業界多認為,台灣目前仍處於工業2.5階段,尚未到達工業3.0。

不過台灣製造業的優勢在於經驗豐富,對外界環境的因應速度快、作法彈性、執行度強,因此若有導入智慧製造系統的需要,台灣廠商的速度也會比其他國家快,不過要注意的是,多數製造業的智慧化系統建置,都是上層決策者決定,導入系統的背後思維,並未貫徹到底端的現場人員,這會讓產能無法在預定時間內提升。

以最近掀起的AI熱潮為例,各界都認為AI將會被應用到各領域,製造業也是其一,AI在製造系統中的應用多元,可用來檢測產品或預診設備,現場人員若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智慧化系統的運作沒有全面了解,系統的價值發揮自然就有限,因此台灣廠商要透過智慧化製造系統強化本身競爭力,業者建議要由上至下全面理解工業4.0的概念,才能體現系統的價值,進而落實智慧製造願景。

而要實現智慧製造願景,則必須立基在工業物聯網上,工業物聯網透過設備連網,儲存、分析設備數據,在由上層軟體進行分析,進而制定出最佳化生產策略,系統建置相當龐大,業者指出,以台灣廠商為例,若已有基本的自動化建置,再加上主事者的意願強烈,3年左右將可打造出具有智慧化的工業物聯網架構,而架構的建置起點,製造現場將會最佳選擇。

從實際狀況來看,工業物聯網的建置無法一蹴而就,必須逐步導入,而從效益最明顯的環節著手,會是多數業者的作法,透過工業物聯網的建置,製造現場將可減少人力成本、提升產線良率,這些指標都可直接反映在營運報表上,而先有了現場端的基礎建置,業者就可沿著系統往上逐層架構完整系統,這也是經濟部將機聯網列為智慧機械政策的前期重點原因,透過智慧機上盒(SMB)的補助申請,讓台灣製造業者先踏出工業物聯網建置的第一步,進而擘劃出智慧製造的未來願景。

議題精選-2018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