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橫掃7奈米以下車用大單 傳擊退三星 取得Tesla等四大車廠訂單 智慧應用 影音
英飛凌
IC975

台積電橫掃7奈米以下車用大單 傳擊退三星 取得Tesla等四大車廠訂單

  • 陳玉娟新竹

Tesla於2019年將自駕晶片交由三星代工生產,現在傳出重回台積電懷抱。法新社
Tesla於2019年將自駕晶片交由三星代工生產,現在傳出重回台積電懷抱。法新社

半導體業者表示,先前晶片荒改變傳統車鏈模式,國際車廠開始直接對口晶圓代工廠,原本就承接IDM廠委外訂單的台積電,在擁有產能與製造優勢下,來自歐美日等車廠長約訂單陸續落袋。

據了解,除福斯(Volkswagen)、通用(GM)、豐田(Toyota)外,近期業界更盛傳,台積電踢走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拿下Tesla高階晶片大單,且決定在2024年量產的美國4奈米新廠投片,為新廠前三大客戶。

台積電車用暨微控制器業務開發處處長林振銘先前表示,預期2021~2026年車用半導體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6%快速增長,2026年達85億美元。

以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自動輔助駕駛分級Level 1到Level 5來看,目前Level 1、2大約會使用到10~12顆感測器,未來到 Level 4甚至Level 5的時候,就會需要用到40顆感測器。

另外,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指出,過去在傳統車廠當中,一台汽車所需的晶片價格約在500~600美元之間,隨著半導體在汽車電子上扮演的角色發生重大改變,每部汽車上用到的車用晶片價格,可望從現在的500美元,普通款的增加到2,000美元,高階車種甚至達到5,000美元。

半導體業者表示,一直以來車用半導體市場為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德儀(TI)及意法(STM)的天下,考量成本與產能調配,外包給晶圓代工廠的比重約2成多。

而隨著晶片荒改變車鏈生態模式,晶圓代工來自車用電子領域的客戶,不再只是以IDM廠為主,既有IC設計客戶也加大車用晶片研發、設計力道,同時國際車廠更是陸續宣布將投入晶片設計,並找上晶圓代工廠合作。

其中,粗估車用晶片約8成係採用28奈米上成熟製程,2成(大部分與ADAS相關)採用14奈米以下,而此部分只有三星與台積電能接單,又以台積電技術、良率維持領先,因此,業界也不斷傳出台積電7奈米以下製程拿下多張車用晶片訂單。

半導體業者進一步指出,目前電動車戰場以Tesla為首,技術約領先競爭對手3~5年,先前與台積電合作多時,但最後2019年Tesla卻將自駕晶片Hardware 3.0交由三星14奈米、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

但隨著AI運算能力與安全性需求大增,三星因7奈米以下製程良率與效能不佳,即使代工報價再便宜,Tesla也不得不回頭與台積電合作,業界盛傳Hardware 4.0將由台積電代工,且會在美國新廠投片,採用4奈米製程。

另外,台積電也與福斯、意法三方合作,同時也取得通用汽車晶圓代工長約。

而備受關注的是,台積電日本新廠主要是為了蘋果(Apple)大客戶所要求,全力支持iPhone關鍵供應鏈商Sony,因此也首度採行與Sony合資方式。

但除Sony外,大股東為豐田汽車的車用零組件廠電裝(Denso)也出資逾400億日圓,取得逾1成股權,成為熊本廠第三大股東,也就是新廠至少確定有豐田長單落袋,台積電熊本廠製程技術也由原定的22/28奈米,進一步擴大至12/16 奈米製程。

目前車用業務佔台積電整體營收約5%,以2022年全年營收約可達新台幣2.3兆元估算,車用營收也達1,150億元,比重不變下,隨著台積電營收續增,估計2023年車用營收將再拉升至逾13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傳出車用IDM廠欲與台積電、格芯(GlobalFoundries)與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重新議價,但最後多未成功,係因受限成本、產能規模與車規認證,轉單相當不易,其中,台積電更因擁有製程與產能優勢,因此IDM廠2023年已確定不得不接受台積電6%上下漲幅。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