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獲極端補貼設廠 無助印度搶半導體關鍵技術?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訪美前,核准美光(Micron)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設廠一案,並將補貼其建廠的70%支出,引發各界關注。但外媒指出,在歡呼聲中隱含的是,印度還沒搭上關鍵晶片製造技術的順風車。
據NewsClick報導,美光該筆交易只針對封裝,屬於較後端製程,未觸及晶片生產的核心,即設計和製造。
此前,由於印度拒絕制裁俄羅斯,以及未與西方和G7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即西方制定所有規則)結盟,印美關係陷入僵局。但隨著Modi和拜登面臨選舉,印美兩國迫切需要重新調整關係。
對印度而言,重新調整意味可能獲得關鍵領域技術,並向大眾宣告新投資。對拜登來說,印度則是其產業和市場持續去風險和脫離中國的一部分。
外媒認為,雖然為時已晚,但Modi政府終於明白,即使有錢,技術也不是可以從全球市場買到的東西。特別現在電子產品驅動一切,包括從戰場到人工智慧(AI),從簡陋的洗衣機到最昂貴的戰鬥機。
因此,如果印度想在全球供應鏈保有自主權,就必須開始考慮發展電子工業,但美光的投資無法實現印度半導體製造的目標。除了其為未涉及核心技術,馬來西亞早在封裝領域遙遙領先,全球約13%的封測代工(OSAT)外包市場就在馬來西亞。
另外,美光在印度設廠,總成本估計為27.5億美元,中央政府提供50%的補貼,古吉拉特邦政府另外提供20%。美光僅需投資30%。換而言之,美光僅投資8.25億美元,就將擁有一座耗資27.5億美元工廠的100%所有權。
連eeNews Europe等產業報告也稱其為「極端補貼」的程度,但只達成一項低水平技術協議。
印度並不是唯一提供技術補貼和建廠的國家。美國政府以520億美元資金補貼晶片製造和其他核心活動。中國則有國家基金,也就是俗稱的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向本土晶片製造產業投資730億美元。
但外媒也表示,雖然印度錯過首班車,但必須加強力道吸引晶片製造產業,包含制定投資地點、投資金額和投資時間計畫,而人才培育更是重中之重。
NewsClick認為,美光在印度建廠,並不是技術投資,而是Modi團隊公關活動的一部分,目的是提升Modi形象。特別因印度人民黨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選舉中失利,以及曼尼普爾邦(Manipur)持續騷亂,該黨支持度持續下滑。
責任編輯:游允彤